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1.1 纤维素 | 第8-10页 |
1.1.1 纤维素的化学结构 | 第8-9页 |
1.1.2 纤维素降解 | 第9-10页 |
1.2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 | 第10-15页 |
1.2.1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来源菌种 | 第11页 |
1.2.2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酶学性质 | 第11页 |
1.2.3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催化机制 | 第11-12页 |
1.2.4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受体特异性 | 第12页 |
1.2.5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晶体结构 | 第12-13页 |
1.2.6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7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活性测定 | 第14页 |
1.2.8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 瘤胃及瘤胃微生物 | 第15-17页 |
1.3.1 瘤胃 | 第15页 |
1.3.2 瘤胃中微生物 | 第15-17页 |
2 前言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33页 |
3.1 材料 | 第18-21页 |
3.1.1 试验菌株和载体 | 第18页 |
3.1.2 试验化学药品与试剂 | 第18-20页 |
3.1.3 试验仪器 | 第20-21页 |
3.2 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3.2.1 产CBP菌种筛选 | 第21页 |
3.2.2 酶切酶连构建重组质粒 | 第21-22页 |
3.2.3 融合酶的诱导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测定 | 第22页 |
3.3 试验流程 | 第22-33页 |
3.3.1 牛瘤胃中产CBP菌种的筛选与特性分析 | 第22-25页 |
3.3.1.1 产CBP菌种的筛选 | 第22页 |
3.3.1.2 菌种鉴定 | 第22-23页 |
3.3.1.3 产酶条件分析 | 第23-24页 |
3.3.1.4 粗酶液的提取 | 第24页 |
3.3.1.5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酶活力测定 | 第24-25页 |
3.3.2 TaCBP和TpCBP基因的克隆表达 | 第25-33页 |
3.3.2.1 PCR扩增来自thermosipho africanus TCF52B的CBP基因 | 第25-27页 |
3.3.2.2 PCR扩增来自Thermotoga petrophila的CBP基因 | 第27-29页 |
3.3.2.3 TaCBP基因和TpCB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29-30页 |
3.3.2.4 蛋白的纯化 | 第30-31页 |
3.3.2.5 酶学性质测定 | 第31-3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3-46页 |
4.1 牛瘤胃中产CBP菌株的获得 | 第33-37页 |
4.1.1 可利用纤维二糖生长的瘤胃细菌的筛选 | 第33页 |
4.1.2 BY-α和CF51菌株利用纤维二糖BG途径的排除 | 第33页 |
4.1.3 BY-α菌株纤维二糖磷酸化酶活性的确定 | 第33-34页 |
4.1.4 BY-α菌株的鉴定 | 第34-35页 |
4.1.4.1 PCR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 | 第34页 |
4.1.4.2 菌株的 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34-35页 |
4.1.5 BY-α菌株产酶条件的分析 | 第35-37页 |
4.1.5.1 温度和时间对BY-α菌株产酶的影响 | 第36页 |
4.1.5.2 溶氧量对菌种产酶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 TaCBP和TpCBP的获得 | 第37-42页 |
4.2.1 TaCBP基因的获得 | 第37-38页 |
4.2.2 TaCBP序列比对分析 | 第38-40页 |
4.2.3 TpCBP基因的获得 | 第40-41页 |
4.2.4 TpCBP序列比对分析 | 第41-42页 |
4.2.5 TpCBP重组菌株的获得 | 第42页 |
4.3 TaCBP和TpCBP粗酶的纯化 | 第42-43页 |
4.4 TaCBP和TpCBP纯酶的酶学性质分析 | 第43-46页 |
4.4.1 TaCBP和TpCBP纯酶的最适pH | 第43-44页 |
4.4.2 TaCBP和TpCBP纯酶的最适温度 | 第44页 |
4.4.3 TaCBP和TpCBP纯酶的半失活时间 | 第44-45页 |
4.4.4 TaCBP和TpCBP纯酶的酶促动力学参数 | 第45-46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5.1 结论 | 第46页 |
5.2 讨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ABSTRACT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