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新的共同体--从伪蒙疆小学教材看其认同塑造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章 伪蒙疆政权时期教科书相关问题 | 第19-32页 |
1.1 伪蒙疆教育方针政策 | 第19-20页 |
1.2 日伪对初等教育的重视 | 第20-24页 |
1.3 教科书在塑造“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 第24-28页 |
1.3.1 教科书的基本作用 | 第24-25页 |
1.3.2 教科书对塑造“身份认同”的作用 | 第25-28页 |
1.4 教科书的编纂 | 第28-32页 |
第二章 教科书中体现的“王道政治”思想 | 第32-46页 |
2.1 王道政治的概念及“新民主义” | 第32-33页 |
2.2 “王道政治”在教材中的体现 | 第33-39页 |
2.3 教科书中对“儒家文化”的阐释 | 第39-46页 |
2.3.1 “奉公无私” | 第39-41页 |
2.3.2 “忠孝观” | 第41-43页 |
2.3.3 “睦邻友好” | 第43-44页 |
2.3.4 “循礼守法”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教科书所建构的“身份认同” | 第46-71页 |
3.1 近代中国文化领域对日本认知 | 第46-48页 |
3.1.1 中国近代教科书中的日本 | 第46-48页 |
3.1.2 近代中国媒体舆论对日本侵略形象的宣传 | 第48页 |
3.2 “认同”的策略实施 | 第48-69页 |
3.2.1 加深对日本了解、美化自我形象 | 第48-61页 |
3.2.2 撇清自己罪责,“无辜的战争” | 第61-63页 |
3.2.3 重新定义中日关系—“有朋自远方来” | 第63-66页 |
3.2.4 国力展示—粉饰“东亚解放者”的形象 | 第66-69页 |
3.3 建设“东亚新秩序”与塑造“身份认同”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附表一 蒙疆政权演变表 | 第73-74页 |
附录二 | 第74-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