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型氰化物、亚铁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荧光成像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0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荧光发展简史及荧光定义第10-11页
    1.3 荧光产生原理与影响因素第11-12页
    1.4 荧光探针的基本结构第12页
    1.5 荧光探针的实验参数第12-13页
    1.6 荧光量子产率与荧光强度第13-14页
    1.7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第14-20页
        1.7.1 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PET)第14-15页
        1.7.2 分子内电荷转移机理(ICT)第15-16页
        1.7.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PRET)第16-17页
        1.7.4 聚集诱导发光机理(AIE)第17-18页
        1.7.5 多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理(ESIPT)第18页
        1.7.6 激基缔合物与激基复合物第18-19页
        1.7.7 跨键能量转移机理(TBET)第19页
        1.7.8 多重机理结合第19-20页
    1.8 荧光检测法的优点第20页
    1.9 新型荧光探针的要求第20-21页
    1.10 用于检测CN~-的荧光探针简介第21-27页
    1.11 用于检测Fe~(2+)的荧光探针简介第27-29页
    1.12 论文的选题及主要内容第29-30页
第二章 用于检测氰化物的比率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荧光成像应用研究第30-42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实验部分第31-34页
        2.2.1 原料与试剂第31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31-32页
        2.2.3 合成路线第32-33页
        2.2.4 光谱性能测试第33页
        2.2.5 细胞培养方法第33-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41页
        2.3.1 探针1对CN~-的响应第34-35页
        2.3.2 选择性研究第35-36页
        2.3.3 响应时间研究第36-37页
        2.3.4 pH对响应的影响第37页
        2.3.5 反应产物研究与机理推测第37-39页
        2.3.6 检测自然界水样中的CN~-第39-40页
        2.3.7 细胞成像第40-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用于实时监测细胞中内生活性亚铁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荧光成像应用研究第42-69页
    3.1 引言第42-44页
    3.2 实验部分第44-52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44页
        3.2.2 仪器与设备第44-45页
        3.2.3 合成路线第45-51页
        3.2.4 光谱性能测试第51-52页
        3.2.5 细胞培养方法第5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2-68页
        3.3.1 探针1a的设计思路第52-54页
        3.3.2 探针1a-Fe~(2+)的响应第54-57页
        3.3.3 探针1a对Fe~(2+)的选择性第57-59页
        3.3.4 响应时间和pH的影响第59-60页
        3.3.5 探针1a与Fe~(2+)反应产物的探究及机理第60-66页
        3.3.6 活细胞中的Fe~(2+)的荧光成像第66-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敏性介孔硅/环糊精聚合物复合载体材料的合成及可控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二维WO3纳米片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