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10页 |
1.1.1 大件运输条件下既有双曲拱桥检测加固的意义 | 第8-9页 |
1.1.2 大件运输条件下山区道路改造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外桥梁检测加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外道路改造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既有双曲拱桥检测、承载能力评定与主拱圈的加固方法 | 第15-25页 |
2.1 桥梁检测概述 | 第15-16页 |
2.1.1 双曲拱桥检测的主要项目 | 第15-16页 |
2.2 双曲拱桥的承载能力评定方法 | 第16-21页 |
2.2.1 双曲拱桥承载能力评定的特点 | 第16页 |
2.2.2 双曲拱桥常用的承载能力评定方法 | 第16-21页 |
2.3 双曲拱桥主拱圈的加固方法 | 第21-23页 |
2.3.1 增大截面法 | 第22页 |
2.3.2 粘贴加固法 | 第22-23页 |
2.3.3 改变截面形式法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工程实例-播阳大桥的检测和承载能力的评定 | 第25-50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5-27页 |
3.2 播阳大桥的裂缝检测 | 第27-29页 |
3.3 播阳大桥材质状况的检测 | 第29-30页 |
3.3.1 播阳大桥混凝土强度检测 | 第29页 |
3.3.2 播阳大桥碳化状况检测 | 第29-30页 |
3.4 播阳大桥技术状况等级评定 | 第30-33页 |
3.5 播阳大桥结构检算 | 第33-34页 |
3.6 播阳大桥的静载试验 | 第34-49页 |
3.6.1 测试项目及方法 | 第35-38页 |
3.6.2 加载位置与工况 | 第38-39页 |
3.6.3 应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3.6.4 挠度和水平位移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3.6.5 试验现象及裂缝观测 | 第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播阳大桥加固前后有限元分析 | 第50-82页 |
4.1 双曲拱桥加固计算模型中的通用的条件假定 | 第50页 |
4.2 播阳大桥加固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4.3 加固前内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2-62页 |
4.3.1 加固前内力计算结果 | 第52-60页 |
4.3.2 加固前内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4.4 维修加固方案的制定 | 第62-65页 |
4.4.1 桥梁检测结果 | 第62-63页 |
4.4.2 维修加固方案 | 第63-65页 |
4.5 加固后的内力计算 | 第65-76页 |
4.5.1 加固后模型的建立 | 第65-66页 |
4.5.2 加固后模型的内力计算 | 第66-74页 |
4.5.3 加固后的内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4.6 加固前与加固后的对比分析 | 第76-8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大件运输条件下的山区道路改造方案设计和挡土墙的验算 | 第82-102页 |
5.1 大件运输的特点 | 第82-83页 |
5.1.1 大件运输对象的特殊性 | 第82页 |
5.1.2 大件运输的受限条件 | 第82-83页 |
5.1.3 大件荷载与普通荷载的区别 | 第83页 |
5.2 工程实例道路勘探 | 第83-87页 |
5.2.1 工程概况 | 第83-85页 |
5.2.2 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 | 第85页 |
5.2.3 车辆的要求 | 第85-86页 |
5.2.4 叶片运输方案 | 第86页 |
5.2.5 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 第86-87页 |
5.3 工程实例道路改造方案设计 | 第87-90页 |
5.3.1 改造方案 | 第87-89页 |
5.3.2 路基、路面的具体改造设计 | 第89-90页 |
5.4 挡土墙的验算 | 第90-100页 |
5.4.1 仰斜式挡土墙稳定性的计算 | 第90-94页 |
5.4.2 高度为10m的仰斜式路肩挡土墙的验算 | 第94-98页 |
5.4.3 高度为8m的仰斜式路肩挡土墙的验算 | 第98-10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6.1 结论 | 第102-103页 |
6.2 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