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与村落自治生活研究--以冀南广宗县北杨庄为核心个案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52页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11-16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41页 |
三、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 第41-47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47-50页 |
五、术语说明 | 第50-52页 |
第一章 沙窝之地:北杨庄村落生活景观 | 第52-118页 |
第一节 广宗县自然地理与历史概况 | 第52-60页 |
一、百里沙带:广宗的水土与气候 | 第52-55页 |
二、广宗的历史、人文与经济 | 第55-60页 |
第二节 村落空间、历史记忆与家族组织 | 第60-71页 |
一、村落空间布局 | 第60-61页 |
二、村落历史与民众记忆 | 第61-68页 |
三、村落家族组织:“邢王不骂” | 第68-71页 |
第三节 村落日常生活景观 | 第71-115页 |
一、村落生计:“农民要变着法儿找活路” | 第72-80页 |
二、年中行事:节俗生活变迁 | 第80-89页 |
三、人生仪礼:村落礼俗生活 | 第89-102页 |
四、信仰生活:“日常的精神寄托” | 第102-115页 |
小结 | 第115-118页 |
第二章 庄稼拳:梅花拳在北杨庄 | 第118-161页 |
第一节 北杨庄梅花拳的传入 | 第118-131页 |
一、广宗县梅花拳历史溯源 | 第118-128页 |
二、北杨庄梅花拳传承脉络:“九世始玩拳” | 第128-131页 |
第二节 北杨庄梅花拳的传播机制 | 第131-148页 |
一、庄稼拳:沙土地里名师辈出 | 第131-135页 |
二、拳之秘密:从“黑拳”到展演扬名 | 第135-138页 |
三、传播动力:“拟亲属”关系与家族传承 | 第138-148页 |
第三节 梅花拳的武功与文教 | 第148-158页 |
一、“师缘”结构:“三师调教”与门内规矩 | 第148-155页 |
二、梅花拳的伦理观与文理武功 | 第155-158页 |
小结 | 第158-161页 |
第三章 文武大道:梅花拳的乡土自治逻辑 | 第161-208页 |
第一节 文场立架:自治权威与象征 | 第161-181页 |
一、自治权威:文场的“架桌子” | 第161-174页 |
二、自治象征:“立架”标准与仪程 | 第174-181页 |
第二节 武场传艺:自治根基与策略 | 第181-190页 |
一、自治根基:拳法与兵器 | 第181-185页 |
二、自治策略:德行与规矩 | 第185-188页 |
三、自治认同:“点灯”与“灭灯” | 第188-190页 |
第三节 公益与私益:梅花拳自治的两面性 | 第190-206页 |
一、自治之私益:乡村拳师的个体经验 | 第191-199页 |
二、自治之公益:“架鼓送殡”习俗 | 第199-202页 |
三、自治之外延:地缘联结与跨村落公共活动 | 第202-206页 |
小结 | 第206-208页 |
第四章 自治实践:梅花拳的“神圣”与“秘密” | 第208-246页 |
第一节 “神圣”的拳:梅花拳轶事与“灵验”信仰 | 第208-223页 |
一、诠释“神圣”:村落梅花拳轶事 | 第209-217页 |
二、体验“神圣”:“灵验”信仰与生存智慧 | 第217-223页 |
第二节 “秘密”的拳:“菩萨会”与梅花拳组织 | 第223-238页 |
一、仪式程序:“菩萨会”的操持与运作 | 第224-227页 |
二、组织“秘密”:分合之间 | 第227-233页 |
三、制衡“秘密”:梅花拳与“菩萨会”的生活交织 | 第233-238页 |
第三节 自治的边界:拳内与拳外 | 第238-246页 |
一、“行好”:泛化的信仰观念 | 第239-242页 |
二、自治的边界:村庙重建与身份区隔 | 第242-246页 |
结语 梅花拳与村落自治生活 | 第246-263页 |
第一节 梅花拳何以影响村落自治生活 | 第246-256页 |
一、植根乡土:梅花拳与民众生活逻辑 | 第247-248页 |
二、自治生活:梅花拳的日常运作机制 | 第248-251页 |
三、神圣实践:村落社会的“秘密”属性 | 第251-254页 |
四、走向公益:运作村落民意 | 第254-256页 |
第二节 梅花拳与村落自治生活的互动结构 | 第256-263页 |
一、武术之本:梅花拳的角色担当 | 第256-257页 |
二、生存策略:梅花拳的辅助功能 | 第257-259页 |
三、信仰诉求:梅花拳的关键动力 | 第259-260页 |
四、组织网络:梅花拳的认同机制 | 第260-261页 |
五、文化传统:梅花拳的乡土使命 | 第261-263页 |
余论 | 第263-26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67-274页 |
附录 | 第274-284页 |
致谢 | 第284-2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86-2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