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既有典型农村住宅结构抗震能力评价与加固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砌体结构构件研究 | 第10-12页 |
1.2.2 砌体结构整体结构的受力特性 | 第12-13页 |
1.2.3 砌体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典型砌体砖木住宅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标定 | 第17-25页 |
2.1 材料参数确定 | 第17-19页 |
2.1.1 材料密度的确定 | 第17-18页 |
2.1.2 材性定义 | 第18-19页 |
2.2 模型简化的试验验证 | 第19-24页 |
2.2.1 原型及模型简化方法 | 第19-21页 |
2.2.2 自振特性对比 | 第21-22页 |
2.2.3 位移响应对比 | 第22-23页 |
2.2.4 屋盖及檩条对山墙的约束分析 | 第23-24页 |
2.3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北京市既有大开间农村住宅的抗震能力分析 | 第25-36页 |
3.1 砖砌体抗震能力评价方法 | 第25页 |
3.2 既有单层四开间农村住宅的有限元分析 | 第25-29页 |
3.2.1 模型设计 | 第25-26页 |
3.2.2 内力分布特征 | 第26-27页 |
3.2.3 特征位置的位移响应 | 第27-29页 |
3.2.4 抗震能力评价 | 第29页 |
3.3 参数分析 | 第29-35页 |
3.3.1 开间数影响 | 第29-31页 |
3.3.2 砌体强度影响 | 第31-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北京市典型大开间农宅的加固方法及效果分析 | 第36-43页 |
4.1 地震反应特点分析 | 第36-37页 |
4.2 抗地震倒塌加固措施 | 第37-38页 |
4.3 加固效果的算例研究 | 第38-42页 |
4.3.1 增砌前墙 | 第38-39页 |
4.3.2 设置屋架间交叉撑 | 第39-40页 |
4.3.3 整体加固 | 第40-42页 |
4.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北京市既有典型大开间农宅结构振动台试验 | 第43-88页 |
5.1 试验模型设计 | 第43-52页 |
5.1.1 模型设计 | 第43-47页 |
5.1.2 模型配重 | 第47-48页 |
5.1.3 加载制度 | 第48-50页 |
5.1.4 量测方案 | 第50-52页 |
5.2 材性试验结果 | 第52-54页 |
5.2.1 砌筑砂浆立方体强度试验 | 第52页 |
5.2.2 砌筑砂浆棱柱体强度及弹性模量试验 | 第52-53页 |
5.2.3 面层砂浆现场回弹结果 | 第53页 |
5.2.4 砌体轴压强度试验 | 第53-54页 |
5.3 放松屋架间拉杆工况试验结果分析 | 第54-67页 |
5.3.1 试验现象 | 第54-56页 |
5.3.2 频率与阻尼比 | 第56-57页 |
5.3.3 地震反应 | 第57-66页 |
5.3.4 抗震能力评价 | 第66-67页 |
5.4 拉紧屋架间拉杆工况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85页 |
5.4.1 试验现象 | 第67-69页 |
5.4.2 频率与阻尼比 | 第69-70页 |
5.4.3 地震反应 | 第70-84页 |
5.4.4 抗震能力评价 | 第84-85页 |
5.5 有限元计算验证 | 第85-86页 |
5.6 小结 | 第86-8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结论 | 第8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