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标准 | 第12-14页 |
1.3 满足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案研究 | 第14-16页 |
1.3.1 机械泵喷油系统+DOC | 第14-15页 |
1.3.2 电控单体泵喷油系统 | 第15页 |
1.3.3 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 | 第15-16页 |
1.4 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的小型柴油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192F共轨柴油机燃烧系统设计 | 第18-28页 |
2.1 喷油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 第18-21页 |
2.1.1 192F共轨柴油机喷油系统架构 | 第18-19页 |
2.1.2 高压供油泵结构参数 | 第19-20页 |
2.1.3 喷油器结构参数 | 第20-21页 |
2.2 进气系统结构设计 | 第21-24页 |
2.2.1 稳流气道试验台 | 第21-22页 |
2.2.2 气道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2-24页 |
2.3 燃烧室结构设计 | 第24-27页 |
2.3.1 燃烧室形状 | 第24-25页 |
2.3.2 喷雾油线在燃烧室的周向分布 | 第25-26页 |
2.3.3 喷雾油线在燃烧室的轴向分布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192F共轨柴油机初步试验 | 第28-36页 |
3.1 标定功率的确定 | 第28-29页 |
3.2 稳态试验循环与台架设备布置 | 第29-31页 |
3.2.1 稳态试验循环与试验条件 | 第29-30页 |
3.2.2 台架设备布置 | 第30-31页 |
3.3 喷油量和喷油参数初步MAP图的确定 | 第31-33页 |
3.4 标定工况喷油策略的确定 | 第33-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192F共轨柴油机喷油参数优化 | 第36-55页 |
4.1 轨压对192F共轨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36-41页 |
4.1.1 示功图分析 | 第37-38页 |
4.1.2 放热规律分析 | 第38-39页 |
4.1.3 燃烧始点与燃烧持续期分析 | 第39页 |
4.1.4 HC和CO排放浓度分析 | 第39-40页 |
4.1.5 NO_X和烟度排放浓度分析 | 第40-41页 |
4.2 喷油提前角对192F共轨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41-48页 |
4.2.1 高压油管压力波动分析 | 第41-43页 |
4.2.2 示功图分析 | 第43-44页 |
4.2.3 放热规律分析 | 第44-45页 |
4.2.4 燃烧始点和最高燃烧平均温度分析 | 第45-46页 |
4.2.5 HC和CO排放浓度分析 | 第46-47页 |
4.2.6 NO_X和烟度排放浓度分析 | 第47-48页 |
4.3 预喷量对192F共轨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48-54页 |
4.3.1 预喷对燃油消耗率和NO_X排放浓度分析 | 第48-49页 |
4.3.2 示功图分析 | 第49-50页 |
4.3.3 放热规律分析 | 第50-51页 |
4.3.4 燃油消耗率和最高平均燃烧温度分析 | 第51页 |
4.3.5 HC和CO排放浓度分析 | 第51-53页 |
4.3.6 NO_X和烟度排放浓度分析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192F共轨柴油机整机排放试验 | 第55-60页 |
5.1 整机喷油参数MAP图 | 第55-56页 |
5.2 样机与机械泵喷油186F柴油机燃烧与排放对比 | 第56-59页 |
5.2.1 标定转速负荷特性示功图分析 | 第56-57页 |
5.2.2 燃油消耗率分析 | 第57-58页 |
5.2.3 各污染物比排放分析 | 第58-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科研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