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美学思想探源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1.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1 .港台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大陆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研究思路与研究目的 | 第14-17页 |
第1章 唐君毅美学思想概述 | 第17-23页 |
1.1 唐君毅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17-18页 |
1.2 唐君毅美学思想的理论进路 | 第18-21页 |
1.3 唐君毅美学思想的审美理想 | 第21-23页 |
第2章 儒家渊源 | 第23-34页 |
2.1 荀子美学概述 | 第23-27页 |
2.1.1 化性起伪 | 第23-25页 |
2.1.2 礼乐思想 | 第25-26页 |
2.1.3 人格美 | 第26-27页 |
2.2 唐君毅对荀子美学的继承 | 第27-30页 |
2.3 唐君毅对荀子美学的修正与发挥 | 第30-34页 |
第3章 佛学渊源 | 第34-44页 |
3.1 华严宗心性本体论 | 第34-37页 |
3.1.1 思辨方式 | 第34-35页 |
3.1.2 理论特征 | 第35-37页 |
3.2 唐君毅的借鉴与诠释 | 第37-41页 |
3.2.1 思想进路:心性本体 | 第37-39页 |
3.2.2 理论特征:综摄会通 | 第39-41页 |
3.3 唐君毅“以儒摄佛”的文化理念 | 第41-44页 |
第4章 西哲渊源 | 第44-53页 |
4.1 心通九境概述 | 第44-45页 |
4.2 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 | 第45-48页 |
4.3 唐君毅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修正 | 第48-53页 |
第5章 道家渊源 | 第53-64页 |
5.1 悠游之美 | 第53-58页 |
5.2 唐君毅对庄子“逍遥游”的诠释 | 第58-61页 |
5.2.1 无用之用 | 第58-59页 |
5.2.2 小大之辩 | 第59-60页 |
5.2.3 乘物游心 | 第60-61页 |
5.3 唐君毅之“游”与孔子“游于艺”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