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3-2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6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4-16页 |
1.2 文献述评 | 第16-22页 |
1.2.1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1.2.2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7-21页 |
1.2.3 简要的评论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基本理论 | 第25-58页 |
2.1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 | 第25-36页 |
2.1.1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含义 | 第25-27页 |
2.1.2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27-34页 |
2.1.3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及其管理 | 第34-36页 |
2.2 资本结构基本理论 | 第36-51页 |
2.2.1 MM理论 | 第36-38页 |
2.2.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 | 第38-39页 |
2.2.3 最优资本结构理论 | 第39-41页 |
2.2.4 优序融资理论 | 第41-42页 |
2.2.5 经济资本与资本配置理论 | 第42-48页 |
2.2.6 控制权理论 | 第48-51页 |
2.3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及其衡量 | 第51-52页 |
2.3.1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界定 | 第51页 |
2.3.2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一般评价方法 | 第51-52页 |
2.4 代理问题、资本结构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 第52-57页 |
2.4.1 商业银行中的代理问题 | 第52-54页 |
2.4.2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 第54-5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3章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考察 | 第58-72页 |
3.1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分析 | 第58-61页 |
3.1.1 中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分析 | 第58-59页 |
3.1.2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债务结构的分析 | 第59-61页 |
3.2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点 | 第61-64页 |
3.2.1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状况 | 第61-63页 |
3.2.2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基本特征 | 第63-64页 |
3.3 中资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及其影响 | 第64-70页 |
3.3.1 转轨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银行引入外资及其启示 | 第64-66页 |
3.3.2 中资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基本情况 | 第66-69页 |
3.3.3 中资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治理效应 | 第69-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 第72-106页 |
4.1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现状 | 第72-76页 |
4.1.1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 第72-73页 |
4.1.2 中国商业银行成长性分析 | 第73-76页 |
4.2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76-78页 |
4.2.1 经营绩效衡量指标选取的依据 | 第76-77页 |
4.2.2 经营绩效衡量指标选取的结果 | 第77-78页 |
4.3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 第78-105页 |
4.3.1 经营绩效实证分析原理 | 第78-79页 |
4.3.2 经营稳健性过程分析 | 第79-103页 |
4.3.3 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走势分析 | 第103-10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5章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影响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 第106-127页 |
5.1 变量选取及研究假设 | 第106-110页 |
5.1.1 变量的选取 | 第106-108页 |
5.1.2 研究假设 | 第108-110页 |
5.2 模型设计及GMM原理分析 | 第110-113页 |
5.2.1 实证模型的设计 | 第110-111页 |
5.2.2 GMM估计原理 | 第111-113页 |
5.3 统计结果 | 第113-124页 |
5.3.1 统计性描述和相关分析 | 第113-116页 |
5.3.2 研究假设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116-124页 |
5.4 对研究结论的分析和说明 | 第124-12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6章 优化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政策建议 | 第127-136页 |
6.1 优化中国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内外部环境 | 第127-128页 |
6.1.1 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 | 第127页 |
6.1.2 规范中国商业银行退出机制 | 第127-128页 |
6.2 合理调整资本结构,强化资本充足率管理 | 第128-130页 |
6.2.1 多渠道补充资本,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 第128页 |
6.2.2 提高贷款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 第128-129页 |
6.2.3 调整资产的风险分布结构 | 第129-130页 |
6.2.4 促进中小银行间的并购 | 第130页 |
6.3 优化附属资本的结构 | 第130-133页 |
6.3.1 发行次级长期债券 | 第130-131页 |
6.3.2 开发创新型混合资本工具 | 第131-132页 |
6.3.3 加强对贷款的审核检查 | 第132-133页 |
6.4 优化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 | 第133-134页 |
6.4.1 多样化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主体 | 第133页 |
6.4.2 促进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 第133页 |
6.4.3 完善股权结构 | 第133-134页 |
6.5 发展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 第134-13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39页 |
7.1 研究内容 | 第136-137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37-138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奖及参研项目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