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以最新司法解释为视角
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11-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困境 | 第17-24页 |
第一节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价值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立法沿革和司法困境 | 第19-24页 |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没有厘清 | 第22页 |
二、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理解存在分歧 | 第22页 |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行为方式尚未区分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 | 第24-39页 |
第一节 “公民”的内涵 | 第24-27页 |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内涵 | 第27-32页 |
一、个人信息定义的变迁 | 第27-29页 |
二、个人信息定义扩张的利与弊 | 第29-31页 |
三、个人信息未来发展的建议 | 第31-32页 |
第三节 个人信息的认定标准 | 第32-39页 |
一、个人信息的特征 | 第33-35页 |
二、个人信息数量的认定 | 第35-39页 |
第三章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解释 | 第39-45页 |
第一节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解释没有违反罪刑法定 | 第39-41页 |
第二节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应采用目的解释进行理解 | 第41-43页 |
第三节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仍缺少前置法的规定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犯罪行为的划分 | 第45-52页 |
第一节 购买行为的认定 | 第45-48页 |
第二节 非法利用行为的认定 | 第48-50页 |
第三节 人肉搜索行为的认定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