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基于EEV释放相关基因的痘苗病毒改造及其作为疫苗载体的潜在应用

摘要第5-7页
SUMMARY第7-9页
第1章 引言第14-28页
    1.1 痘苗病毒的应用第14-17页
        1.1.1 痘苗病毒作为天花疫苗第14-15页
        1.1.2 痘苗病毒作为疫苗载体第15-17页
        1.1.3 痘苗病毒作为溶瘤病毒第17页
    1.2 痘苗病毒载体改造第17-20页
        1.2.1 痘苗病毒的减毒改造第18-19页
        1.2.2 提高免疫原性的改造第19-20页
    1.3 痘苗病毒EEV的释放与相关基因第20-25页
        1.3.1 痘苗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征第20-21页
        1.3.2 痘苗病毒EEV的释放第21-22页
        1.3.3 痘苗病毒EEV释放相关基因第22-24页
        1.3.4 EEV在病毒感染和免疫应答诱导中的优势第24-25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实验设计第25-28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8-58页
    2.1 实验仪器、试剂和耗材第28-35页
        2.1.1 实验仪器第28-29页
        2.1.2 实验试剂第29-30页
        2.1.3 耗材第30-31页
        2.1.4 生物材料第31-32页
        2.1.5 培养基、缓冲液及溶液配方第32-35页
    2.2 实验方法第35-58页
        2.2.1 细胞传代,复苏,冻存第35-36页
        2.2.2 质粒转染第36-37页
        2.2.3 HIV-1人源单克隆抗体10E8制备第37页
        2.2.4 Westernblot第37-38页
        2.2.5 痘苗病毒的扩增/制备第38页
        2.2.6 痘苗病毒基因组提取第38-39页
        2.2.7 同源重组第39页
        2.2.8 噬斑筛选纯化重组病毒第39-40页
        2.2.9 病毒噬斑实验(plaqueassay)第40-41页
        2.2.10 病毒生长曲线测定第41页
        2.2.11 噬斑免疫染色第41-42页
        2.2.12 Caco-2细胞的培养及Trans-well系统的铺置第42页
        2.2.13 重组痘苗病毒感染极化Caco-2细胞实验第42-43页
        2.2.14 小鼠免疫策略第43-44页
        2.2.15 小鼠血清与组织样的获取第44-45页
        2.2.16 痘苗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测定第45-46页
        2.2.17 小鼠脾淋巴细胞分离第46-47页
        2.2.18 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第47页
        2.2.19 HIV-1假病毒中和实验第47-48页
        2.2.20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小鼠肌肉中的Env蛋白浓度第48-49页
        2.2.21 MTTassay第49页
        2.2.22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第49-50页
        2.2.23 病毒RNA提取第50-51页
        2.2.24 荧光定量PCR第51-52页
        2.2.25 穿梭载体构建第52-57页
        2.2.26 统计学分析第57-58页
第3章 实验结果第58-104页
    3.1 重组克隆的构建第58-60页
    第一部分 基于病毒依赖微管的运输相关基因的天坛痘苗病毒改造第60-70页
        3.2 缺失A36R基因抑制病毒EEV释放第60-64页
            3.2.1 A36R/F12L基因缺失重组病毒的噬斑形态第60-62页
            3.2.2 重组克隆rVTT△A36R-GFP在细胞中的复制和EEV释放第62-64页
        3.3 重组克隆rVTT△A36R-GFP在极化的Caco-2上皮细胞中的释放第64-65页
        3.4 重组克隆rVTT△A36R-GFP在小鼠呼吸道黏膜的复制和分布特征第65-67页
        第一部分 小结第67-70页
    第二部分 基于病毒从细胞膜上解离相关基因的天坛痘苗病毒改造第70-96页
        3.5 A34R基因K151E点突变显著提高EEV的产生第70-72页
            3.5.1 重组病毒rVTT-A34Rmut释放更多EEV第70-71页
            3.5.2 重组病毒rVTT-A34Rmut具有更低的细胞毒性第71-72页
        3.6 以rVTT-A34Rmut为载体的重组疫苗构建第72-74页
        3.7 重组病毒rVTT-A34Rmut-Env产生更多EEV和总子代病毒第74-78页
            3.7.1 重组病毒rVTT-A34Rmut-Env造成更多细胞感染第74-75页
            3.7.2 重组病毒rVTT-A34Rmut-Env在细胞中的复制及EEV释放第75-78页
        3.8 重组病毒rVTT-A34Rmut-Env显著增强目标抗原Env的表达水平第78-83页
        3.9 rVTT-A34Rmut-Env肌注免疫诱导更强的HIV特异性免疫应答第83-87页
            3.9.1 rVTT-A34Rmut-Env肌注免疫诱导更强的HIV特异性效应T细胞应答第83-84页
            3.9.2 rVTT-A34Rmut-Env肌注免疫诱导更强的HIV特异性抗体应答第84-86页
            3.9.3 rVTT-A34Rmut-Env肌注免疫诱导更强的HIV特异性中和抗体应答第86-87页
        3.10 rVTT-A34Rmut-Env肌注免疫诱导更强的VTT载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第87-89页
        3.11 rVTT-A34Rmut-Env在低免疫剂量下(1×106pfu)的免疫应答效应第89-92页
        3.12 rVTT-A34Rmut-Env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第92-94页
        第二部分 小结第94-96页
    第三部分 :A34R基因点突变改造方案在HIV候选疫苗VTKgpe中的应用第96-104页
        3.13 重组病毒VTKgpe-A34Rmut的构建第96页
        3.14 A34R点突变增强VTKgpe在Vero细胞中的EEV释放第96-97页
        3.15 VTKgpe-A34Rmut在小鼠中诱导更强的HIV特异性免疫应答第97-101页
        3.16 VTKgpe-A34Rmut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第101-103页
        第三部分 小结第103-104页
第4章 总结第104-106页
第5章 讨论第106-112页
    5.1 痘苗病毒在极化黏膜上皮中的释放特性第106-107页
    5.2 痘苗病毒EEV释放增强对其细胞毒性和动物毒性的影响第107-109页
    5.3 预存载体特异抗体对重组VTT载体疫苗免疫应答效应的影响第109-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牛和黄牛来源日本血吸虫蛋白质组和免疫蛋白质组比较研究
下一篇:基于核酸的病原菌药敏快速检测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