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隐藏特征自变异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信息隐藏的历史与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传统信息隐藏技术 | 第13-14页 |
1.3.2 现代信息隐藏技术 | 第14-15页 |
1.3.3 信息隐藏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4 当前研究的主要不足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1.4.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第2章 信息隐藏相关技术介绍 | 第20-34页 |
2.1 信息隐藏简介 | 第20-23页 |
2.1.1 信息隐藏概述 | 第20页 |
2.1.2 信息隐藏与密码学 | 第20-21页 |
2.1.3 信息隐藏模型 | 第21-22页 |
2.1.4 信息隐藏的特性与要求 | 第22-23页 |
2.2 信息隐藏的经典算法 | 第23-26页 |
2.2.1 空域算法 | 第23-25页 |
2.2.2 变换域算法 | 第25-26页 |
2.2.3 压缩域算法 | 第26页 |
2.3 混沌基础理论 | 第26-30页 |
2.3.1 混沌的定义 | 第26-28页 |
2.3.2 混沌的主要特征 | 第28页 |
2.3.3 混沌映射介绍 | 第28-30页 |
2.4 密钥同步技术 | 第30-32页 |
2.5 加密域图像的水印技术 | 第32-33页 |
2.6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同步的特征自变异信息隐藏算法 | 第34-46页 |
3.1 标志特征识别 | 第34-36页 |
3.2 标志特征隐藏方法分析设计 | 第36-40页 |
3.2.1 标志特征隐藏方法框架分析 | 第36-38页 |
3.2.2 标志特征隐藏方法设计 | 第38-40页 |
3.3 特征自变异信息隐藏算法设计 | 第40-45页 |
3.3.1 嵌入算法 | 第40-42页 |
3.3.2 提取算法 | 第42-44页 |
3.3.3 密钥信息恢复算法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特征自变异信息隐藏算法实验分析 | 第46-57页 |
4.1 实验预备条件 | 第46页 |
4.2 初值敏感度分析 | 第46-48页 |
4.3 密钥恢复实验分析 | 第48-49页 |
4.4 自变异算法对原始载体的影响 | 第49-52页 |
4.5 对加密域信息隐藏的影响 | 第52-54页 |
4.6 鲁棒性分析 | 第54-55页 |
4.7 与原算法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4.8 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列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