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11-14页 |
1.2.2 边坡暂态饱和区形成及分布规律研究 | 第14-15页 |
1.2.3 边坡浅层稳定性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6-18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边坡暂态饱和区分类及暂态水压力计算 | 第19-28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暂态饱和区的分类 | 第20-22页 |
2.2.1 表层暂态饱和区 | 第20-22页 |
2.2.2 深层暂态饱和区 | 第22页 |
2.3 暂态水压力的分布及计算 | 第22-27页 |
2.3.1 深部暂态饱和区 | 第23-24页 |
2.3.2 表层暂态饱和区 | 第24-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暂态饱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分析法 | 第28-40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基于圆弧型失稳模式的极限平衡分析法 | 第29-35页 |
3.2.1 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改进费伦纽斯法 | 第30-33页 |
3.2.2 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改进简化Bishop法 | 第33-35页 |
3.3 基于折线型失稳模式的极限平衡分析法 | 第35-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暂态饱和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研究 | 第40-57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程序框图设计 | 第40-41页 |
4.3 程序编制 | 第41-54页 |
4.3.1 程序算法实现 | 第41-52页 |
4.3.2 程序界面设计 | 第52-54页 |
4.4 程序验证 | 第54-56页 |
4.4.1 圆弧型失稳模式 | 第54-55页 |
4.4.2 折线型失稳模式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典型暂态饱和边坡的安全稳定性研究 | 第57-69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均质边坡 | 第57-64页 |
5.2.1 暂态水压力对均质暂态饱和边坡安全稳定的影响 | 第58-59页 |
5.2.2 基质吸力对均质暂态饱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5.2.3 滑动模式对均质暂态饱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5.3 非均质边坡 | 第64-68页 |
5.3.1 边坡稳定分析程序适用性验证 | 第65-66页 |
5.3.2 暂态水压力对非均质暂态饱和边坡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