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再生制动的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类型选择 | 第12-14页 |
1.3 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控制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永磁同步电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1.3.2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 | 第15-17页 |
1.4 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与参数估计 | 第20-30页 |
2.1 坐标系变换 | 第20-24页 |
2.1.1 ABC坐标系与α β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 第20-22页 |
2.1.2 ABC坐标系与dq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 第22-23页 |
2.1.3 α β坐标系与dq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 第23-24页 |
2.2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4-27页 |
2.2.1 ABC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2.2.2 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2.2.3 α 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7页 |
2.3 永磁同步电机参数的离线辨识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算法 | 第30-43页 |
3.1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思想 | 第30-32页 |
3.2 基于定子电压空间矢量的定子磁链控制 | 第32-35页 |
3.3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35-37页 |
3.4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建模仿真 | 第37-42页 |
3.4.1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建模 | 第37-39页 |
3.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再生制动的直接转矩控制仿真分析 | 第43-63页 |
4.1 汽车行驶工况介绍 | 第43-44页 |
4.2 电动汽车制动力学分析 | 第44-52页 |
4.2.1 行驶阻力 | 第44-45页 |
4.2.2 电机制动力 | 第45-47页 |
4.2.3 电液复合制动力分配原则 | 第47页 |
4.2.4 电液复合制动力分配模糊控制设计 | 第47-52页 |
4.3 电液复合制动力分配计算 | 第52-60页 |
4.3.1 制动工况分类 | 第52页 |
4.3.2 车辆安全制动范围 | 第52-54页 |
4.3.3 电液复合制动力分配建模 | 第54-57页 |
4.3.4 电液复合制动力分配流程 | 第57-60页 |
4.4 电机再生制动的直接转矩控制建模仿真 | 第60-62页 |
4.4.1 电机再生制动的直接转矩控制建模 | 第60-61页 |
4.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再生制动实验研究 | 第63-75页 |
5.1 实验台结构 | 第63-69页 |
5.1.1 动力输出模块 | 第63-64页 |
5.1.2 电机控制模块 | 第64-66页 |
5.1.3 惯量模拟模块 | 第66-67页 |
5.1.4 电力测功机 | 第67-68页 |
5.1.5 能量储存模块 | 第68-69页 |
5.2 电机控制系统 | 第69-72页 |
5.2.1 软件开发环境 | 第69-70页 |
5.2.2 电机控制流程 | 第70-71页 |
5.2.3 电机实验台标定 | 第71-72页 |
5.3 电机再生制动的直接转矩控制实验分析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