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论文

考虑输入受约束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系统状态的主要控制算法第12-15页
        1.2.2 车辆稳定性系统中的制动力分配第15-16页
    1.3 控制分配算法的概述第16-26页
        1.3.1 过驱动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第17-19页
        1.3.2 线性控制分配理论第19-24页
        1.3.3 非线性控制分配理论第24-25页
        1.3.4 动态控制分配第25-26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6-27页
    1.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2章 车辆系统模型的建立第28-42页
    2.1 轮胎模型第28-33页
        2.1.1 轮胎模型的基本定义第28-29页
        2.1.2 轮胎模型的动力学方程第29-30页
        2.1.3 车辆动力学的描述第30-32页
        2.1.4 车轮运动学模型第32-33页
    2.2 参考模型的建立第33-36页
        2.2.1 车辆的二自由度模型第33-34页
        2.2.2 状态参考值的计算第34-35页
        2.2.3 车辆的稳态响应类型第35-36页
    2.3 车辆的控制目标模型第36-37页
    2.4 七自由度车辆模型第37-39页
        2.4.1 侧风干扰模型第37-38页
        2.4.2 车体动力学方程第38-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2页
第3章 上层控制器的设计第42-58页
    3.1 车辆系统的分层控制结构第42-43页
    3.2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第43-46页
        3.2.1 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第44页
        3.2.2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第44-46页
    3.3 反步法设计原理第46-50页
    3.4 基于反步法的车辆控制器设计第50-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输入受约束的轮胎力分配策略第58-70页
    4.1 联合可行域的创建第58-61页
        4.1.1 纵向合力与横摆力矩的解空间第58-60页
        4.1.2 侧向合力与横摆力矩的解空间第60-61页
    4.2 行驶状态可行域的创建第61-64页
    4.3 二次规划的轮胎力分配第64-65页
    4.4 重构和衰减系数的调节原则第65-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第70-82页
    5.1 反步法控制器的仿真分析第70-73页
    5.2 不同路面附着条件下的制动力分配第73-80页
        5.2.1 车辆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第74-77页
        5.2.2 输入受约束的轮胎力分配第77-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6.1 全文总结第82-83页
    6.2 工作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第90-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身B柱加强管液压成型工艺研究
下一篇:25%小重叠碰撞工况下某轿车结构改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