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数学论文--代数、数论、组合理论论文--组合数学(组合学)论文--图论论文

基于移动通话记录的用户社交群组构造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4页
        1.1.1 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与OTT业务的兴起第11-12页
        1.1.2 基于移动数据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1.3 基于移动通话数据进行社交群组构造的意义第13-14页
    1.2 本文主要工作第14-15页
        1.2.1 基于用户通话记录度量用户间的联系紧密度第14页
        1.2.2 基于用户间的联系紧密度构造用户社交群组第14页
        1.2.3 基于MapReduce并行化设计社交群组构造方法第14-15页
    1.3 课题来源第15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第17-29页
    2.1 复杂网络第17-23页
        2.1.1 复杂网络的相关概念第17页
        2.1.2 复杂网络的基本特征第17-19页
        2.1.3 复杂网络中的社区发现算法第19-23页
    2.2 HADOOP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第23-27页
        2.2.1 Hadoop简介第23-24页
        2.2.2 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第24-25页
        2.2.3 MapReduce编程模型第25-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基于通话记录的用户间联系紧密度度量设计第29-39页
    3.1 通话记录预处理第29-30页
        3.1.1 合理记录过滤第29-30页
        3.1.2 掉话记录合并第30页
    3.2 联系紧密度度量设计第30-37页
        3.2.1 联系强度度量设计第31-32页
        3.2.2 联系周期性度量设计第32-34页
        3.2.3 基于联系强度与联系周期性的联系紧密度度量设计第34-35页
        3.2.4 基于MapReduce的并行化设计第35-37页
    3.3 多时间窗口设计第37-38页
        3.3.1 时间窗口的定义第37页
        3.3.2 多时间窗口的联系紧密度度量设计第37页
        3.3.3 基于MapReduce的并行化设计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基于用户联系紧密度的群组构造算法设计第39-63页
    4.1 基于派系过滤原理的种子群组构造算法设计第39-46页
        4.1.1 派系过滤算法原理第39-40页
        4.1.2 基于CPMw算法的种子群组构造设计第40-42页
        4.1.3 基于MapReduce的并行化设计第42-46页
    4.2 基于局部扩张原理的群组构造算法设计第46-55页
        4.2.1 局部扩张算法原理第46-47页
        4.2.2 基于LFM算法改进的群组构造算法设计第47-51页
        4.2.3 基于MapReduce的并行化设计第51-55页
    4.3 基于标签传播原理的群组构造算法设计第55-62页
        4.3.1 标签传播算法原理第55-56页
        4.3.2 基于SLPA算法改进的群组构造算法设计第56-59页
        4.3.3 基于MapReduce的并行化设计第59-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实现与性能评价第63-79页
    5.1 实现环境第63页
    5.2 LFR基准网络测试第63-72页
        5.2.1 LFR基准网络第63-64页
        5.2.2 ENMI评价指标第64-65页
        5.2.3 性能测评第65-72页
    5.3 模拟数据集测试第72-75页
        5.3.1 模拟通话记录生成策略第72-73页
        5.3.2 性能测评第73-75页
    5.4 移动真实数据集测试第75-78页
        5.4.1 移动真实数据集简介第75页
        5.4.2 基于移动真实数据集的社交群组构造结果第75-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6章 结束语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致谢第87-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最短路径突发查询的缓存策略及其优化
下一篇:基于鲁棒优化的呼叫中心人员能力计划与排班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