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能论文

镁熔坨综合余热回收系统设计及优化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电熔镁概述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电熔镁行业介绍第12-13页
    1.2 镁熔坨余热回收第13-16页
        1.2.1 高温镁熔坨余热资源第13-14页
        1.2.2 镁熔坨放热量第14-16页
    1.3 国内外电熔镁产业现状第16-20页
        1.3.1 国内电熔镁发展现状第16页
        1.3.2 国外电熔镁发展现状第16-17页
        1.3.3 现已提出的镁熔坨余热回收系统第17-20页
    1.4 课题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镁熔坨综合余热回收室的设计及计算第23-43页
    2.1 镁熔坨综合余热回收室整体设计第23-28页
        2.1.1 设计思路及技术要求第23-24页
        2.1.2 设计内容第24-28页
    2.2 结构设计第28-31页
        2.2.1 窑体及窑衬结构第28页
        2.2.2 传动机构第28-29页
        2.2.3 入料系统第29-30页
        2.2.4 供风系统第30页
        2.2.5 循环回路的布置第30-31页
    2.3 余热回收室热工及结构参数计算第31-40页
        2.3.1 热平衡计算第31-34页
        2.3.2 热工参数计算第34-38页
        2.3.3 结构参数计算第38-40页
    2.4 镁熔坨综合余热回收室结构图第40-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综合一体式余热回收室内换热过程分析及模型的建立第43-69页
    3.1 回收室内换热过程分析第43-46页
        3.1.1 物理过程分析第43-45页
        3.1.2 基本假设第45-46页
    3.2 余热回收室内导热过程分析第46-51页
        3.2.1 镁熔坨导热过程数学模型第46-51页
    3.3 余热回收室内对流换热分析第51-57页
        3.3.1 空气与镁熔坨外层皮砂、往复炉排及回收室内壁的对流换热第51-52页
        3.3.2 空气与菱镁矿的对流换热第52-54页
        3.3.3 空气与水管壁的对流换热第54-56页
        3.3.4 水管壁与管内水的对流换热第56-57页
    3.4 余热回收室内辐射换热分析第57-60页
        3.4.1 预热物料段辐射换热第57-59页
        3.4.2 循环水段辐射换热第59-60页
    3.5 模型段内能量平衡方程组的建立第60-68页
        3.5.1 镁熔坨外层皮砂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第60-62页
        3.5.2 炉排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第62-63页
        3.5.3 菱镁矿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第63-64页
        3.5.4 循环水管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第64-65页
        3.5.5 管内水的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第65-66页
        3.5.6 空气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第66-67页
        3.5.7 余热回收室墙壁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第67-68页
    3.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4章 模型求解及热工参数优化分析第69-85页
    4.1 求解思路第69-71页
    4.2 结果分析第71-76页
        4.2.1 镁熔坨温度场分布第71-73页
        4.2.2 菱镁矿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第73-75页
        4.2.3 循环水温度沿窑长方向变化情况第75-76页
    4.3 热工参数优化分析第76-83页
        4.3.1 空气速度第76-78页
        4.3.2 单次预热菱镁矿物料量第78-81页
        4.3.3 循环水流速第81-83页
    4.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5章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致谢第91-9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奖情况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核电工业燃料循环及其优化研究
下一篇:燃气轮机转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