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染料废水及其危害 | 第11-13页 |
1.1.1 染料废水 | 第11页 |
1.1.2 染料废水的特点 | 第11-12页 |
1.1.3 染料废水的危害 | 第12-13页 |
1.2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 | 第13-14页 |
1.2.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 第13页 |
1.2.2 等离子体技术 | 第13-14页 |
1.2.3 光催化氧化技术 | 第14页 |
1.3 Fenton氧化技术 | 第14-19页 |
1.3.1 Fenton反应机理 | 第15-16页 |
1.3.2 Fenton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3.3 Fenton氧化技术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4 类Fenton氧化技术 | 第18-19页 |
1.4 Fenton氧化技术处理染料废水的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Fenton试剂氧化降解结晶紫染料废水的研究 | 第22-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1 单因素实验 | 第23-24页 |
2.2.2 正交试验 | 第24页 |
2.3 实验分析 | 第24-26页 |
2.3.1 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4-25页 |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页 |
2.3.3 脱色率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2.4.1 H_2O_2添加量的影响 | 第26页 |
2.4.2 FeSO_4·7H_2O添加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4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5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9页 |
2.4.6 pH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7 盐度的影响 | 第30页 |
2.5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 | 第30-32页 |
2.6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32页 |
2.7 结晶紫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32-34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Fenton试剂降解酸性品红染料废水的研究 | 第35-4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3.2.1 单因素试验 | 第36-37页 |
3.2.2 正交试验 | 第37页 |
3.3 实验分析 | 第37-38页 |
3.3.1 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37-38页 |
3.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8页 |
3.3.3 脱色率 | 第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3.4.1 H_2O_2添加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2 FeSO_4·7H_2O添加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3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0页 |
3.4.4 温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5 pH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6 盐度的影响 | 第42页 |
3.5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 | 第42-44页 |
3.6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44页 |
3.7 酸性品红的动力学研究 | 第44-4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铁的回收与资源化研究 | 第47-66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4.2.1 实验内容 | 第48-49页 |
4.2.2 样品表征 | 第4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9-65页 |
4.3.1 TG-DSC分析 | 第49-52页 |
4.3.2 XRD分析 | 第52-58页 |
4.3.3 SEM分析 | 第58-61页 |
4.3.4 FTIR分析 | 第61-62页 |
4.3.5 能谱分析 | 第62-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总结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