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法研究--以祁门县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插图或附表清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1 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 | 第15页 |
1.1.2 “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 第15页 |
1.1.3 山地城市强烈的生态保护诉求 | 第15-16页 |
1.1.4 山地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的研究不足 | 第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2.1.1 山地与山地城市 | 第20页 |
2.1.2 基本生态控制线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 第20-23页 |
2.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2.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2.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2.3 国内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实践研究 | 第26-29页 |
2.3.1 国内已划定的基本生态控制线 | 第26-28页 |
2.3.2 国内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的技术方法研究 | 第28-29页 |
2.4 研究评述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山地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法选择 | 第31-42页 |
3.1 我国山地城市生态空间特点 | 第31-33页 |
3.1.1 我国山地城市发展概况 | 第31页 |
3.1.2 山地城市生态空间特点研究 | 第31-33页 |
3.2 山地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法选择 | 第33-36页 |
3.2.1 国内常用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法 | 第33-35页 |
3.2.2 山地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法选择 | 第35-36页 |
3.3 山地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法 | 第36-41页 |
3.3.1 山地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基本原则 | 第36-37页 |
3.3.2 山地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步骤 | 第37-40页 |
3.3.3 山地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技术路线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祁门县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研究 | 第42-74页 |
4.1 研究区概况与生态安全分析 | 第42-47页 |
4.1.1 研究区概况 | 第42-46页 |
4.1.2 研究区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 第46-47页 |
4.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7页 |
4.3 祁门县生态适宜性评价 | 第47-66页 |
4.3.1 评价体系构建 | 第47-53页 |
4.3.2 单因子量化分级与评价 | 第53-62页 |
4.3.3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 | 第62-64页 |
4.3.4 基于多因子的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 | 第64-66页 |
4.4 祁门县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及分区管制 | 第66-71页 |
4.4.1 祁门县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 | 第66-68页 |
4.4.2 祁门县基本生态控制区分区管制 | 第68-71页 |
4.5 祁门县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4.6 祁门县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相关建议 | 第72-7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附录 A | 第81-92页 |
附录 B | 第92-94页 |
附录 C | 第94-96页 |
附录 D | 第96-98页 |
附录 E | 第98-100页 |
附录 F | 第100-101页 |
附录 G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