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态度语音的跨语言听辨实验与声学特征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0.1 研究介绍 | 第9-10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0.1.2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0.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0.2 本文研究思路与体系结构 | 第10-13页 |
0.2.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0.2.2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0.2.3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情感语音研究综述 | 第13-27页 |
1.1 情感语音研究概要 | 第13页 |
1.2 “情感”的定义与分类 | 第13-19页 |
1.2.1 “情绪”的定义与分类 | 第13-17页 |
1.2.2 “态度”的定义与分类 | 第17-19页 |
1.3 情感语音的跨语言感知研究 | 第19-23页 |
1.3.1 “情绪语音”的跨语言感知研究 | 第19-21页 |
1.3.2 “态度语音”的跨语言感知研究 | 第21-23页 |
1.4 情感语音声学特征的研究 | 第23-27页 |
1.4.1 情绪语音的声学特征 | 第23-24页 |
1.4.2 态度语音的声学特性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汉语态度语料库 | 第27-32页 |
2.1 态度的选取 | 第27页 |
2.2 态度语料的设计 | 第27-29页 |
2.3 态度语音的录制 | 第29-30页 |
2.3.1 发音人 | 第29页 |
2.3.2 录音过程 | 第29-30页 |
2.4 态度语音的数据处理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汉语态度语音的跨语言听辨实验 | 第32-39页 |
3.1 听辨人 | 第32-33页 |
3.2 听辨实验任务 | 第33-34页 |
3.3 听辨实验材料 | 第34页 |
3.4 听辨实验过程 | 第34-39页 |
第四章 听辨实验 | 第39-44页 |
4.1 辨识结果 | 第39-40页 |
4.2 被试的反应时 | 第40-43页 |
4.3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声学分析 | 第44-58页 |
5.1 声学参数的比较 | 第44-48页 |
5.2 基于声学参数的判别分析 | 第48-52页 |
5.3 主观评分与声学参数的关系 | 第52-56页 |
5.3.1 强势/弱势 | 第53-54页 |
5.3.2 友好/敌对 | 第54页 |
5.3.3 礼貌/粗鲁 | 第54-55页 |
5.3.4 赞许/贬责 | 第55页 |
5.3.5 严肃/玩笑 | 第55页 |
5.3.6 真诚/敷衍 | 第55-56页 |
5.4 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8-61页 |
6.1 被试对汉语态度的辨识率 | 第58-59页 |
6.2 主观评价与声学关联物的关系 | 第59页 |
6.3 被试的反应时 | 第59-60页 |
6.4 未来的工作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