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电气化铁道养护与检修论文--故障检测与检修设备论文

HDX型作业车车架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8-11页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3 混合动力技术研究现状第12页
    1.4 接触网作业装置技术研究现状第12-13页
    1.5 接触网作业车车架结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第14-15页
2 作业车概述及车架结构设计第15-30页
    2.1 主要技术指标第15-16页
        2.1.1 整车技术参数第15-16页
        2.1.2 作业装置技术参数第16页
    2.2 作业车整体布置第16-17页
    2.3 作业车关键子系统第17-23页
        2.3.1 混合动力系统第17-19页
        2.3.2 作业装置第19-21页
        2.3.4 调平机构第21页
        2.3.5 液压系统第21-22页
        2.3.6 走行部第22页
        2.3.7 空气制动系统第22页
        2.3.8 电气系统第22-23页
    2.4 车架结构设计第23-28页
        2.4.1 车架概述第23页
        2.4.2 车架结构设计基本原则第23-24页
        2.4.3 车架结构主要技术参数第24-25页
        2.4.4 车架结构设计第25-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3 车架有限元建模第30-43页
    3.1 有限元方法简介第30-32页
        3.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第30-31页
        3.1.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第31-32页
    3.2 AWE仿真平台简介第32-34页
        3.2.1 AWE仿真平台简介第32-34页
        3.2.2 协同仿真计算定义第34页
    3.3 车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4-41页
        3.3.1 模型坐标系的建立第34-35页
        3.3.2 模型前处理第35-38页
        3.3.3 各计算工况载荷及约束第38-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4 车架强度计算及结果分析第43-61页
    4.1 车架强度计算标准第43-44页
    4.2 验收标准第44-45页
        4.2.1 静强度要求第44页
        4.2.2 垂向弯曲刚度要求第44页
        4.2.3 振动频率要求第44-45页
    4.3 车架强度计算结果分析第45-58页
        4.3.1 初步计算及车架结构局部优化第45-47页
        4.3.2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第47-56页
        4.3.3 模态计算及结果分析第56-57页
        4.3.4 刚度计算及结果分析第57-58页
    4.4 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宝兰高铁建设对甘肃交通运输格局的影响及评价
下一篇:特殊气候对载人航天工程内燃机车设备的影响与维修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