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内燃机仿真计算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仿真理论及数学模型 | 第17-38页 |
·缸内工作过程基本方程 | 第18-21页 |
·基本假设 | 第18-19页 |
·基本方程 | 第19-21页 |
·流体流动模型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缸内周壁传热模型 | 第23-24页 |
·缸内燃烧模型 | 第24-27页 |
·燃烧模型介绍 | 第24-25页 |
·GT-POWER 中燃烧模型 | 第25-27页 |
·排放模型 | 第27-31页 |
·氮氧化物排放模型 | 第27-28页 |
·碳烟排放模型 | 第28-31页 |
·中冷器计算模型 | 第31-33页 |
·涡轮增压器计算模型 | 第33-36页 |
·压气机特性参数计算 | 第33-35页 |
·涡轮机特性参数计算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仿真建模计算与验证 | 第38-50页 |
·GT-POWER 软件计算流程 | 第38-39页 |
·16V240ZJ 型机车柴油机的结构 | 第39-40页 |
·GT-POWER 主要模块建模 | 第40-46页 |
·进排气系统建模 | 第40-43页 |
·喷油器设置 | 第43页 |
·气缸和曲轴箱设置 | 第43-44页 |
·涡轮增压器建模 | 第44-45页 |
·建立整机模型 | 第45-46页 |
·模型的调试 | 第46-47页 |
·仿真模型的验证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16V240ZJ 型柴油机燃用天然气的改进方案提出与分析 | 第50-76页 |
·天然气发动机研究现状 | 第50-57页 |
·按燃料组成分类 | 第50-51页 |
·按天然气供气方式分类 | 第51-54页 |
·按燃烧方式分类 | 第54-57页 |
·16V240ZJ 型柴油机燃用天然气燃料方案提出 | 第57-58页 |
·方案一开式燃烧室火花点火稀薄燃烧系统 | 第58-65页 |
·模型改进 | 第58-60页 |
·改进后多目标模型优化仿真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方案二缸内低压直喷火花点火系统 | 第65页 |
·方案三预燃室火花点火稀薄燃烧系统 | 第65-66页 |
·方案四柴油引燃燃烧系统 | 第66-70页 |
·模型改进 | 第67-68页 |
·改进后优化仿真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方案五缸内高压喷射压缩燃烧系统 | 第70-73页 |
·模型改进 | 第70-71页 |
·改进后优化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对比各种方案的综合分析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米勒循环在机车天然气发动机上的研究 | 第76-83页 |
·米勒循环简介 | 第76页 |
·引入米勒循环的目的 | 第76-77页 |
·采用米勒循环方式模拟仿真分析 | 第77-79页 |
·米勒循环方式的效果 | 第79-82页 |
·热效率提高 | 第79-80页 |
·燃料消耗率 | 第80-81页 |
·NO_X 排放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3-84页 |
·全文总结 | 第83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