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拱式桥论文

大跨度连续钢桁架柔性拱桥空间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隔震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国内外钢桁架拱桥的发展与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内钢桁架拱桥的发展概况第12-13页
        1.2.2 国外钢桁架拱桥的发展概况第13-14页
    1.3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结构特征第14-17页
        1.3.1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结构形式第14-15页
        1.3.2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结构组成第15-16页
        1.3.3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力学特性第16-17页
    1.4 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桥梁减隔震原理及设计第18-20页
        1.5.1 减隔震原理第18-19页
        1.5.2 桥梁减隔震装置第19-20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2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第21-31页
    2.1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21-25页
        2.1.1 静力法第21页
        2.1.2 反应谱理论第21-23页
        2.1.3 动力时程法第23-24页
        2.1.4 随机振动方法第24-25页
    2.2 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运动方程第25-28页
    2.3 桥梁结构振动阻尼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大跨度连续钢桁架柔性拱桥的动力特性分析第31-44页
    3.1 工程背景第31-33页
        3.1.1 工程概况第31页
        3.1.2 结构形式第31-33页
        3.1.3 主要技术指标第33页
    3.2 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3-35页
        3.2.1 有限元分析方法第33-34页
        3.2.2 有限元力学模型的简化第34页
        3.2.3 约束条件模拟第34-35页
        3.2.4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5页
    3.3 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第35-39页
        3.3.1 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第35-36页
        3.3.2 桥梁结构振动方程的建立第36-37页
        3.3.3 特征值求解第37-39页
    3.4 钢桁架拱桥的自振特性分析第39-43页
        3.4.1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第39-40页
        3.4.2 结构特征振型分析第40-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一致激励地震时程响应分析第44-59页
    4.1 地震波参数确定第44-46页
        4.1.1 地震波选波要求第44-45页
        4.1.2 地震波加速度值调整第45页
        4.1.3 地震波持续时间确定第45页
        4.1.4 银川黄河特大桥地震波选取第45-46页
    4.2 一致激励地震时程响应分析第46-58页
        4.2.1 地震波纵桥向输入第47-49页
        4.2.2 地震波横桥向输入第49-51页
        4.2.3 地震波纵桥向+竖向输入第51-52页
        4.2.4 地震波横桥向+竖向输入第52-54页
        4.2.5 地震波纵桥向+横桥向+竖向输入第54-56页
        4.2.6 地震波不同方向、不同组合结果比较第56-58页
    4.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非一致激励地震时程响应分析第59-69页
    5.1 行波效应作用下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第59-62页
        5.1.1 地震波纵桥向输入第60-61页
        5.1.2 地震波纵桥向+竖向输入第61-62页
    5.2 多点激励作用下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第62-66页
        5.2.1 地震波纵桥向+竖向输入第63-64页
        5.2.2 地震波横桥向+竖向输入第64-66页
    5.3 一致激励和非一致激励时程结果比较第66-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6 减隔震设计研究第69-79页
    6.1 减隔震原理第69-72页
        6.1.1 基本原理第69-70页
        6.1.2 减隔震体系模型分析第70-72页
    6.2 三向隔震地震时程反应分析第72-77页
        6.2.1 桥梁减隔震前后自振特性分析第72-73页
        6.2.2 减隔震支座减震效果分析第73-75页
        6.2.3 减隔震支座参数敏感性分析第75-77页
    6.3 本章小结第77-7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7.1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第79-80页
    7.2 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大海底隧道通风节能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连续刚构桥车桥耦合振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