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矿业绩补偿协议案例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6 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业绩补偿协议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21页 |
2.1 政策背景 | 第16页 |
2.1.1 萌芽阶段 | 第16页 |
2.1.2 形成阶段 | 第16页 |
2.1.3 发展阶段 | 第16页 |
2.2 业绩补偿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2.2.1 业绩补偿协议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2.2.2 业绩补偿协议的概念 | 第17页 |
2.2.3 业绩补偿协议的优势 | 第17-18页 |
2.2.4 业绩补偿协议的弊端 | 第18-19页 |
2.3 业绩补偿协议的应用原理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山东地矿业绩补偿案例分析 | 第21-31页 |
3.1 并购双方简介 | 第21-23页 |
3.1.1 泰复实业 | 第21页 |
3.1.2 山东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 第21-23页 |
3.2 山东地矿借壳上市 | 第23-24页 |
3.3 业绩补偿协议实施方案 | 第24-25页 |
3.4 业绩补偿实施情况 | 第25-27页 |
3.5 山东地矿业绩补偿测算 | 第27-29页 |
3.5.1 2014年山东地矿业绩补偿测算 | 第27-28页 |
3.5.2 2015年山东地矿业绩补偿测算 | 第28-29页 |
3.6 山东地矿业绩补偿总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山东地矿业绩补偿方案设计问题分析 | 第31-35页 |
4.1 盈利预测过高给完成业绩补偿带来压力 | 第31-32页 |
4.2 业绩补偿支付方式单一 | 第32页 |
4.3 股份限售期与业绩补偿期不匹配 | 第32-33页 |
4.4 缺少限制股份质押的措施 | 第33页 |
4.5 变更业绩补偿协议的程序不明确 | 第33-35页 |
第五章 节基于企业角度对完善业绩补偿协议的建议 | 第35-40页 |
5.1 合理评估标的资产 | 第35页 |
5.2 综合运用业绩补偿支付方式 | 第35-37页 |
5.2.1 应当采取股份补偿方式的情况 | 第36页 |
5.2.2 补偿方式的选择 | 第36-37页 |
5.3 发行方的股票限售期与业绩补偿期相匹配 | 第37-38页 |
5.4 承诺方在业绩补偿期间不得变更实际控制人 | 第38页 |
5.5 发行方在业绩补偿期间所持股份不得质押 | 第38-39页 |
5.6 设立业绩补偿执行监督委员会 | 第39-40页 |
第六章 节基于政府角度对完善业绩补偿协议的建议 | 第40-43页 |
6.1 明确变更业绩补偿协议的必要程序 | 第40-41页 |
6.1.1 落实股东分类表决机制 | 第40-41页 |
6.1.2 要求中介机构就方案变更发表独立意见 | 第41页 |
6.2 规定股票限售期与其业绩补偿期相匹配 | 第41-42页 |
6.3 提供订立业绩补偿协议的必要性规定 | 第42-43页 |
第七章 节结论及不足之处 | 第43-44页 |
7.1 结论 | 第43页 |
7.2 不足之处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