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客家方言语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7-15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第二节 贵港概况及相关历史背景 | 第9-11页 |
第三节 贵港客家人及客家方言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四节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贵港客家方言代表音系 | 第15-25页 |
第一节 港北区(武乐、庆丰)客家方言语音系统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港南区(桥圩、木格)客家方言语音系统 | 第18-21页 |
第三节 覃塘区(东龙、三里)客家方言语音系统 | 第21-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贵港客家方言的声母 | 第25-48页 |
第一节 唇音 | 第25-26页 |
第二节 舌音 | 第26-29页 |
第三节 齿音 | 第29-35页 |
第四节 牙音 | 第35-41页 |
第五节 喉音 | 第41-43页 |
第六节 半舌、半齿音 | 第43-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贵港客家方言的韵母 | 第48-75页 |
第一节 果摄与假摄 | 第48-50页 |
第二节 遇摄 | 第50-54页 |
第三节 蟹摄 | 第54-57页 |
第四节 止摄 | 第57-60页 |
第五节 效摄 | 第60-61页 |
第六节 流摄 | 第61-62页 |
第七节 咸摄与山摄 | 第62-66页 |
第八节 深摄与臻摄 | 第66-68页 |
第九节 曾摄 | 第68-70页 |
第十节 梗摄 | 第70-72页 |
第十一节 宕摄、江摄与通摄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贵港客家方言的声调 | 第75-87页 |
第一节 古平上去入在贵港客话中的演变情况 | 第75-83页 |
第二节 历史层次 | 第83-87页 |
第五章 余论 | 第87-90页 |
结语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附录一: 发音合作人简介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