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法、内容、框架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3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财务困境的概念和界定 | 第16页 |
2.2 财务困境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1 经济周期理论 | 第16-17页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页 |
2.2.3 资本结构理论 | 第17页 |
2.2.4 现金流量理论 | 第17-18页 |
2.3 财务困境的衡量 | 第18-20页 |
2.4 财务困境的应对措施 | 第20-22页 |
2.4.1 资产重组 | 第20页 |
2.4.2 利用关联交易 | 第20-21页 |
2.4.3 利用政府支持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山水水泥财务困境的演化及具体表现 | 第22-33页 |
3.1 水泥业行业现状 | 第22页 |
3.1.1 水泥业简介 | 第22页 |
3.1.2 水泥业的特点 | 第22页 |
3.2 山水水泥公司基本概况 | 第22-24页 |
3.2.1 山水集团简介 | 第22-23页 |
3.2.2 山水水泥行业地位 | 第23页 |
3.2.3 山水水泥组织结构 | 第23-24页 |
3.3 山水水泥财务困境演化过程 | 第24-26页 |
3.4 山水水泥财务困境的具体表现 | 第26-33页 |
3.4.1 债务负担沉重 | 第27-29页 |
3.4.2 偿债能力下降 | 第29-30页 |
3.4.3 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收益质量差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山水水泥财务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33-41页 |
4.1 财务困境的外部原因 | 第33-37页 |
4.1.1 行业环境不景气 | 第33-34页 |
4.1.2 市场供需严重失衡,销售存在局限性 | 第34-35页 |
4.1.3 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 第35-37页 |
4.1.4 原料成本大幅上升 | 第37页 |
4.2 财务困境的内部原因 | 第37-41页 |
4.2.1 公司控制权冲突,国企改制遗留问题的发酵和蔓延 | 第37-38页 |
4.2.2 滥用杠杆举债,导致现金流枯竭 | 第38-39页 |
4.2.3 税收和人成本过高,增加现金流压力 | 第39页 |
4.2.4 主营业务下滑,丧失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山水水泥财务困境的解困思路及具体策略 | 第41-48页 |
5.1 山水水泥财务困境的解困思路 | 第41-42页 |
5.2 山水水泥财务困境的具体措施 | 第42-48页 |
5.2.1 核心能力识别阶段的解困措施 | 第42-44页 |
5.2.2 核心能力恢复阶段的解困措施 | 第44-46页 |
5.2.3 核心能力重构阶段的解困措施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