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车辆悬架系统概述 | 第12-15页 |
1.3.1 悬架系统的定义与作用 | 第12页 |
1.3.2 悬架系统的组成 | 第12-13页 |
1.3.3 悬架系统的分类 | 第13-15页 |
1.4 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5-18页 |
1.4.1 主动悬架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4.2 主动悬架国内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4.3 主动悬架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5 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2章 三轴车辆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43页 |
2.1 路面激励模型 | 第23-26页 |
2.1.1 路面不平度及路面空间谱密度 | 第23-25页 |
2.1.2 路面时间谱密度 | 第25-26页 |
2.2 车辆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26-41页 |
2.2.1 车辆动力学模型简化 | 第26页 |
2.2.2 基于被动悬架的整车九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6-35页 |
2.2.3 基于主动悬架的整车九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2.2.4 基于天棚阻尼的整车参考模型的建立 | 第38-41页 |
2.3 悬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基于主动悬架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 第43-53页 |
3.1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 | 第43-46页 |
3.1.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定义 | 第43页 |
3.1.2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条件 | 第43-45页 |
3.1.3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 第45-46页 |
3.2 基于参考模型的误差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3.3 系统的可控性分析 | 第48-50页 |
3.3.1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前提 | 第48-49页 |
3.3.2 系统的可控性 | 第49-50页 |
3.4 基于主动悬架的整车模型滑模变结构控制 | 第50-52页 |
3.4.1 滑模参数的选定 | 第50-51页 |
3.4.2 基于主动悬架的整车模型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基于主动悬架的RBF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 第53-65页 |
4.1 RBF神经网络控制理论 | 第53-58页 |
4.1.1 RBF神经网络的结构 | 第53-54页 |
4.1.2 RBF神经网络的逼近算法 | 第54-55页 |
4.1.3 RBF神经网络的三个基本参数 | 第55-56页 |
4.1.4 RBF神经网络的设计步骤 | 第56页 |
4.1.5 RBF神经网络在MATLAB/Simulink中的应用 | 第56-58页 |
4.2 RBF滑模变结构控制 | 第58-61页 |
4.2.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抖振问题 | 第58-60页 |
4.2.2 RBF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 第60-61页 |
4.3 基于主动悬架整车模型的RBF滑模变结构控制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悬架系统仿真与分析 | 第65-81页 |
5.1 路面激励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5-67页 |
5.2 三轴车辆悬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7-70页 |
5.2.1 三轴车辆整车被动悬架系统仿真模型 | 第67-68页 |
5.2.2 三轴车辆整车主动悬架系统仿真模型 | 第68-69页 |
5.2.3 基于天棚阻尼的整车参考仿真模型 | 第69-70页 |
5.3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主动悬架系统仿真分析 | 第70-75页 |
5.3.1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仿真模型 | 第70页 |
5.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0-75页 |
5.4 基于RBF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主动悬架系统仿真分析 | 第75-80页 |
5.4.1 RBF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仿真模型 | 第75页 |
5.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5-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1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