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11-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14页 |
| 2 安全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 第14-19页 |
| 2.1 安全风险管理基础概念 | 第14-15页 |
| 2.1.1 风险和风险管理 | 第14页 |
| 2.1.2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 | 第14-15页 |
| 2.2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 2.2.1 海恩法则 | 第15页 |
| 2.2.2 新木桶原理 | 第15-16页 |
| 2.2.3 ALARP风险可接受性原则 | 第16页 |
| 2.3 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 第16-19页 |
| 2.3.1 识别风险事件 | 第17页 |
| 2.3.2 风险分析及评估 | 第17页 |
| 2.3.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 第17-18页 |
| 2.3.4 持续监督及检查 | 第18-19页 |
| 3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管理基础信息 | 第19-34页 |
| 3.1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工作概述 | 第19页 |
| 3.2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责任安全事故统计 | 第19-31页 |
| 3.2.1 某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近10年机务运用行车责任安全事故统计 | 第19-30页 |
| 3.2.2 某铁路机务段近3年运用行车安全问题统计及分析 | 第30-31页 |
| 3.3 铁路机务段运用行车安全风险控制矩阵 | 第31-32页 |
| 3.4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及有效性评价矩阵 | 第32-33页 |
| 3.5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 4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识别 | 第34-42页 |
| 4.1 用检查表法识别 | 第34-41页 |
| 4.1.1 出乘及接车环节危害事件识别 | 第34页 |
| 4.1.2 机车检查环节危害事件识别 | 第34-35页 |
| 4.1.3 调车作业环节危害事件识别 | 第35页 |
| 4.1.4 列车始发环节危害事件识别 | 第35-37页 |
| 4.1.5 列车运行环节危害事件识别 | 第37-39页 |
| 4.1.6 站内停车危害事件识别 | 第39-40页 |
| 4.1.7 施工作业环节危害事件识别 | 第40页 |
| 4.1.8 汛期危害事件识别 | 第40-41页 |
| 4.2 用头脑风暴法识别 | 第41页 |
| 4.3 本章小节 | 第41-42页 |
| 5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 | 第42-49页 |
| 5.1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分析 | 第42-47页 |
| 5.2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等级评价 | 第47-48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6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第49-68页 |
| 6.1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制定 | 第49-66页 |
| 6.2 铁路机务运用行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 | 第66-67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 7.1 结论 | 第68页 |
| 7.2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附录F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表格样式 | 第71-72页 |
| 附录G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