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7页 |
1.1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1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 | 第12页 |
1.1.2 调控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关键基因 | 第12-13页 |
1.1.3 影响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植物激素 | 第13-14页 |
1.2 芽器官发生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WUS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1 WUS简介 | 第15-16页 |
1.3.2 WUS基因与体胚发生 | 第16页 |
1.3.3 WUSCHEL基因与茎端分生组织 | 第16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GHWUS基因的克隆及其对棉花体胚发生的影响 | 第17-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7页 |
2.1.2 实验菌株及载体 | 第17页 |
2.1.3 实验试剂和试剂盒 | 第17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4页 |
2.2.1 棉花的组织培养 | 第18页 |
2.2.2 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合成cDNA | 第18-19页 |
2.2.3 GhWUS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检测 | 第19-20页 |
2.2.4 GhWUS基因的克隆 | 第20-22页 |
2.2.5 嵌合的GhWUS抑制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2-24页 |
2.2.6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棉花 | 第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2.3.1 GhWUS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24-25页 |
2.3.2 嵌合的GhWUS抑制子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转化 | 第25页 |
2.3.3 嵌合的GhWUS抑制子抑制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 | 第25-27页 |
2.4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诱导型表达GHWUS基因拟南芥的获得及表型分析 | 第28-3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3.1.2 实验菌株及载体 | 第28页 |
3.1.3 实验试剂和试剂盒 | 第28页 |
3.1.4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33页 |
3.2.1 植物诱导型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29页 |
3.2.2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 | 第29-30页 |
3.2.3 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30-31页 |
3.2.4 GhWUS基因表达量检测 | 第31-32页 |
3.2.5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的统计 | 第32页 |
3.2.6 植物体胚发生及芽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检测 | 第32-33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3.3.1 诱导型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转化 | 第33-34页 |
3.3.2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结果 | 第34页 |
3.3.3 GhWUS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3.3.4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分析 | 第35-36页 |
3.3.5 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 | 第36-37页 |
3.4 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诱导表达GHWUS基因对转基因拟南芥离体根的影响 | 第39-4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39页 |
4.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 第39页 |
4.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4.2.1 培养基的配置 | 第39-40页 |
4.2.2 拟南芥的组织培养 | 第40-41页 |
4.2.3 激素处理 | 第41页 |
4.2.4 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检测 | 第41-42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4.3.1 芽再生结果 | 第42-43页 |
4.3.2 激素处理结果 | 第43-44页 |
4.3.3 无外源激素的芽再生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 第44-46页 |
4.4 讨论 | 第46-49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