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一、研究意义 | 第7页 |
| 二、国内关于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佳县白云观道教及其道教音乐的历史渊源 | 第11-19页 |
| 第一节 佳县白云观的创建与历史沿革 | 第11-16页 |
| 一、白云观的创建 | 第11-12页 |
| 二、明朝末年的扩建 | 第12-14页 |
| 三、康乾时期的鼎盛 | 第14-15页 |
| 四、清中晚期的转型 | 第15-16页 |
| 五、民国时期的衰落 | 第16页 |
| 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复兴 | 第16页 |
| 第二节 佳县白云观道教音乐的历史渊源与民间音乐文化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白云观道教音乐的形式及内容 | 第19-26页 |
| 第一节 乐器 | 第19-23页 |
| 一、吹奏乐器 | 第19-21页 |
| 二、打击乐器 | 第21-22页 |
| 三、其他乐器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乐曲 | 第23-25页 |
| 一、声乐曲 | 第23-24页 |
| 二、器乐曲 | 第24-25页 |
| 第三节 乐队编制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佳县白云观道教科仪及其仪程实录 | 第26-45页 |
| 第一节 早晚课科仪 | 第26-37页 |
| 一、坛场设置 | 第27-28页 |
| 二、早课科仪程序 | 第28-30页 |
| 三、早课用乐分析——经韵曲调 | 第30-37页 |
| 第二节 四月八庙会科仪及用乐 | 第37-45页 |
| 一、庙会程序安排 | 第37-40页 |
| 二、庙会用乐分析——笙管曲牌 | 第40-45页 |
| 第四章 佳县白云观道教音乐的主要特征 | 第45-53页 |
| 第一节 音阶调式 | 第45-47页 |
| 第二节 节拍节奏 | 第47-50页 |
| 第三节 旋律织体 | 第50页 |
| 第四节 曲式结构 | 第50-52页 |
| 第五节 一曲多词和一词多曲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附录一:佳县白云观道教笙管曲牌 | 第57-67页 |
| 附录二:白云观道教科仪活动图片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