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系架构方法的汽车电子技术顶层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1.2.1 汽车电子技术的定义与特征 | 第19-20页 |
1.2.2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3 汽车电子体系设计面临的挑战 | 第22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汽车电子体系结构技术研究 | 第24-33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顶层设计理论 | 第24-27页 |
2.2.1 顶层设计的主要思想及内涵 | 第24-25页 |
2.2.2 顶层设计常用的方法 | 第25-26页 |
2.2.3 基于体系结构方法的顶层设计特征 | 第26-27页 |
2.3 体系结构概念 | 第27页 |
2.4 C4ISR体系结构框架 | 第27-29页 |
2.5 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 第29-32页 |
2.5.1 主要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 | 第29-31页 |
2.5.2 基于体系结构方法的开发步骤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汽车电子系统架构分析 | 第33-54页 |
3.0 引言 | 第33页 |
3.1 汽车电子技术系统组成 | 第33-34页 |
3.2 汽车电子技术系统需求分析 | 第34-40页 |
3.2.1 系统总体架构的目的 | 第34-35页 |
3.2.2 汽车电子技术功能分析 | 第35-36页 |
3.2.3 汽车电子技术系统分析 | 第36-37页 |
3.2.4 汽车电子的需求管理过程 | 第37-40页 |
3.3 汽车电子技术系统总体需求 | 第40-41页 |
3.4 汽车电子系统硬件结构 | 第41-43页 |
3.4.1 基本组成框架 | 第42页 |
3.4.2 硬件结构 | 第42-43页 |
3.5 汽车电子系统软件结构 | 第43-50页 |
3.5.1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静态框架 | 第43-45页 |
3.5.2 AUTOSARECU内部的软件架构 | 第45-50页 |
3.6 汽车电子系统网络结构 | 第50-53页 |
3.6.1 汽车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 第50-52页 |
3.6.2 汽车网络系统综合设计方案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汽车电子技术体系结构设计 | 第54-80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UML体系结构分析和建模过程 | 第54-56页 |
4.3 动力传动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及建模 | 第56-61页 |
4.3.1 动力传动综合控制系统结构 | 第56-57页 |
4.3.2 IPC系统用例建模 | 第57-61页 |
4.4 ECS建模 | 第61-68页 |
4.4.1 ECS静态建模 | 第61-66页 |
4.4.2 ECS动态建模 | 第66-68页 |
4.5 TCS建模 | 第68-70页 |
4.5.1 TCS静态建模 | 第68-69页 |
4.5.2 TCS动态建模 | 第69-70页 |
4.6 TCCS建模 | 第70-72页 |
4.6.1 TCCS静态建模 | 第70-71页 |
4.6.2 TCCS动态建模 | 第71-72页 |
4.7 IPC系统模型与体系结构产品的关系 | 第72-73页 |
4.8 汽车电子体系结构产品设计过程 | 第73-7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汽车电子设计过程仿真研究 | 第80-90页 |
5.1 引言 | 第80页 |
5.2 Petri网理论 | 第80-81页 |
5.3 工作流网 | 第81-84页 |
5.3.1 WFPN基本结构 | 第81-83页 |
5.3.2 时间着色工作流网 | 第83页 |
5.3.3 Petri网建模工具CPNTools | 第83-84页 |
5.4 汽车电子系统开发过程任务分解 | 第84-87页 |
5.5 基于TCWFPN的汽车电子开发过程建模 | 第87-88页 |
5.6 汽车电子开发过程仿真分析 | 第88-8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0-91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