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黄河三角洲地区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研究--以滨州市秦皇河公园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内容第9页
    1.2 研究背景第9-10页
    1.3 研究目的第10页
    1.4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5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1-13页
        1.5.1 国外第11-12页
        1.5.2 国内第12-13页
    1.6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13-14页
        1.6.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6.2 研究框架第14页
    1.7 本章小结第14-15页
2.城市滨河景观相关理论研究第15-27页
    2.1.城市滨河景观概念第15页
    2.2 地区性滨河景观第15-17页
        2.2.1 地区特征第16页
        2.2.2 地域文化第16-17页
    2.3 滨河景观营造的作用第17-20页
        2.3.1 生态作用第18-19页
        2.3.2 经济作用第19页
        2.3.3 文化作用第19-20页
    2.4 滨河景观各要素间的关系第20-27页
        2.4.1 城市滨河景观的构成第20页
        2.4.2 主要景观要素功能分析第20-26页
        2.4.3 各要素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第26-27页
3.黄河三角洲地区概况及相关内容研究第27-37页
    3.1 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第27-29页
        3.1.1 地理位置第27页
        3.1.2 自然气候第27页
        3.1.3 水文条件第27-28页
        3.1.4 地质地貌第28-29页
        3.1.5 植被绿化第29页
    3.2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文化特征第29-32页
        3.2.1 具有文化地域性及创新性特点第29-30页
        3.2.2 具有文化多元化特点第30-32页
        3.2.3 具有务实性、抗争性的人文特点第32页
    3.3 黄河三角洲地区城市滨河景观营造的可行性及重要性第32-37页
        3.3.1 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河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第32-34页
        3.3.2 可行性第34-35页
        3.3.3 重要性第35-37页
4.黄河三角洲地区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研究第37-55页
    4.1 黄河三角洲地区性滨河景观设计原则第37-39页
        4.1.1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37-38页
        4.1.2 生态美与艺术美的结合第38-39页
        4.1.3 延续和挖掘深层地域文化第39页
        4.1.4 注重生态环境空间地区性特征体现第39页
    4.2 滨河景观设计与黄河三角洲文化相结合第39-43页
        4.2.1 突出滨河景观的文化主题第39-40页
        4.2.2 滨河景观空间地域历史文化元素的提取及表达方式第40-42页
        4.2.3 滨河景观追求“意”“象”的结合表达第42-43页
        4.2.4 提高人文景观空间利用率第43页
    4.3 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河景观植物的选择第43-48页
        4.3.1 植物选择方法第43-45页
        4.3.2 滨河景观植物的选择第45-48页
    4.4 黄河三角洲地区城市滨河景观植物配置第48-51页
        4.4.1 从美学角度进行水生植物配置第48-50页
        4.4.2 从生态效益角度进行水生植物配置第50-51页
        4.4.3 从植物群落的角度配置水生植物第51页
    4.5 滨河景观后期维护保证可持续发展第51-55页
        4.5.1 存在问题第51-52页
        4.5.2 解决方法第52-55页
5.案例分析——滨州市秦皇河公园第55-87页
    5.1 滨州市地域概况第55-59页
        5.1.1 区域特征第55-56页
        5.1.2 气候特征第56页
        5.1.3 文化特征第56页
        5.1.4 水系特征第56-57页
        5.1.5 土壤植被第57-59页
    5.2 滨州秦皇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分析第59-73页
        5.2.1 案例背景第59-61页
        5.2.2 景观空间分布概况第61页
        5.2.3 道路分析第61-62页
        5.2.4 植物配置系统第62-64页
        5.2.5 水体设计第64-65页
        5.2.6 驳岸景观的分析第65-67页
        5.2.7 景观特色分析第67-73页
    5.3 秦皇河沙洲湿地文化景观优化意向第73-85页
        5.3.1 植被绿化设计塑造乡土景观第73-77页
        5.3.2 公共空间、设施设计与地区文化的有机结合第77-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6.总结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致谢第91-93页
附录第93-97页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寺庙景观设计中文化主題的思考研究
下一篇:既有RC防撞墙可持续修复及其抗撞击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