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遗址公园中园林空间的营造策略研究--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32页
    1.1 研究的缘起与背景第10-13页
        1.1.1 研究缘起第10-11页
        1.1.2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对象及相关研究现状第14-27页
        1.3.1 遗址公园第14-15页
        1.3.2 园林空间第15-17页
        1.3.3 遗址公园中的园林空间第17-19页
        1.3.4 关于遗址公园的相关研究第19-23页
        1.3.5 关于园林空间的相关研究第23-26页
        1.3.6 现状研究的意义和可借鉴部分第26-27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27-29页
        1.4.1 研究思路构建第27-28页
        1.4.2 主要研究方法第28页
        1.4.3 研究框架第28-29页
    1.5 本章小结第29-32页
2 相关研究及理论综述第32-42页
    2.1 遗址公园理念发展过程第32-39页
        2.1.1 遗址保护理论的发展第32-34页
        2.1.2 遗址保护模式的选择第34-38页
        2.1.3 遗址公园的发展第38-39页
    2.2 相关理论与思想第39-41页
        2.2.1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与场所理论第39-40页
        2.2.2Team 10的城市设计思想第40页
        2.2.3 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理论第40-41页
    2.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3 唐大明宫及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况第42-56页
    3.1 唐大明宫概况第42-47页
        3.1.1 唐大明宫历史沿革第42-43页
        3.1.2 唐大明宫布局与特点第43-46页
        3.1.3 唐大明宫功能分区第46-47页
    3.2 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况第47-53页
        3.2.1 大明宫遗址公园建立过程第47-49页
        3.2.2 大明宫遗址公园布局特点第49-51页
        3.2.3 大明遗址公园价值第51-53页
    3.3 本章小结第53-56页
4 大明宫遗址公园中园林空间调查研究第56-72页
    4.1 与周边城市关系第56-62页
        4.1.1 将遗址公园融入城市格局第56-57页
        4.1.2 与周边区域规划形成文化整体第57-58页
        4.1.3 对边界空间进行缓冲控制第58-62页
    4.2 遗址公园各系统关系第62-67页
        4.2.1 功能分区合理第62-64页
        4.2.2 空间轴线明确第64-65页
        4.2.3 空间序列丰富第65-67页
    4.3 不同园林空间内部关系第67-71页
        4.3.1 殿前区园林空间第67页
        4.3.2 宫殿区园林空间第67-70页
        4.3.3 宫苑区园林空间第70-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5 遗址公园中园林空间营造策略探索第72-80页
    5.1 遗址公园中园林空间特征第72-73页
        5.1.1 决定性特征第72页
        5.1.2 影响性特征第72-73页
    5.2 遗址公园园林空间营造的原则第73-75页
        5.2.1 遗址保护原则第73-74页
        5.2.2 动态生长原则第74页
        5.2.3 人际结合原则第74-75页
    5.3 遗址公园园林空间营造体系构建第75-79页
        5.3.1 宏观层面——与周边城市关系第76-77页
        5.3.2 中观层面——遗址公园各系统关系第77-78页
        5.3.3 微观层面——不同园林空间内部关系第78-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0-83页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第80-81页
        6.1.1 研究结论第80页
        6.1.2 创新点第80-81页
    6.2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第81-83页
        6.2.1 研究不足第81页
        6.2.2 后续研究展望第81-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图表目录第90-92页
    图录第90页
    表录第90-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92页
    发表论文第92页
    项目实践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间歇局部釆暖的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武川县新农村居住区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