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内蒙古武川县新农村居住区设计探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社会经济变革第10-11页
        1.1.2 农村居住区建设现状第11-13页
        1.1.3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践第13-17页
        1.2.1 国内相关研究及实践第13-15页
        1.2.2 国外相关研究及经验第15-17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8-20页
        1.4.1 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第18页
        1.4.2 优秀案例分析总结第18页
        1.4.3 方案实践第18页
        1.4.4 研究框架第18-20页
第二章 内蒙古武川县传统农村居住区现状第20-40页
    2.1 历史概述第20-23页
        2.1.1 武川的历史第20-21页
        2.1.2 武川县农村居住区的演变第21-23页
    2.2 传统生活方式分析第23-29页
        2.2.1 生活模式第23页
        2.2.2 邻里街坊第23-25页
        2.2.3 民居聚落第25-26页
        2.2.4 传统居住文化第26-29页
    2.3 传统居住空间分析第29-34页
        2.3.1 空间要素第29-31页
        2.3.2 空间组织第31-32页
        2.3.3 建筑形态第32-34页
        2.3.4 建筑构造第34页
    2.4 传统民居特征第34-38页
        2.4.1 外部形态特征第35-36页
        2.4.2 生态技术特征第36-38页
        2.4.3 内在因素的影响第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现代武川县农村居住区的变化第40-60页
    3.1 社会变革第40-43页
        3.1.1 社会经济变革第40页
        3.1.2 生产方式发展第40-41页
        3.1.3 村落形态发展第41-42页
        3.1.4 居住人口变化第42-43页
    3.2 居住形态的变化第43-44页
        3.2.1 宅基用地变化第43页
        3.2.2 经济发展引起的居住变化第43-44页
    3.3 建筑空间的变化第44-48页
        3.3.1 类型分析第44-46页
        3.3.2 居住空间特性第46-47页
        3.3.3 居住空间变形第47-48页
    3.4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第48-50页
        3.4.1 新材料的应用第48-49页
        3.4.2 新技术的应用第49-50页
    3.5 政策引导下的新型居住区第50-57页
        3.5.1 生态移民区第50-53页
        3.5.2 整村推进移民区第53-57页
    3.6 存在问题第57-59页
        3.6.1 空间闲置与功能不足第57-58页
        3.6.2 资源与能源利用误区第58页
        3.6.3 经济制约与盲目跟风第58页
        3.6.4 传统文化丢失第58-59页
    3.7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影响新农村居住区设计的主要因素第60-72页
    4.1 自然环境及土地资源因素第60-62页
        4.1.1 自然环境第60-61页
        4.1.2 土地资源第61-62页
    4.2 人文及政策因素第62-67页
        4.2.1 人口因素第62-63页
        4.2.2 文化因素第63-65页
        4.2.3 政策因素第65-67页
    4.3 经济产业及材料技术因素第67-70页
        4.3.1 经济产业发展第67-68页
        4.3.2 材料技术第68-70页
    4.4 城镇化因素第70-71页
        4.4.1 城镇化概念第70-71页
        4.4.2 城镇化对新农村居住区设计的影响第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新农村居住区设计优秀案例分析总结第72-94页
    5.1 四川达州赵岩村新农村建设实例第72-82页
        5.1.1 项目概况第72-74页
        5.1.2 赵岩村新农村居住区设计第74-79页
        5.1.3 居住景观设计第79-82页
    5.2 北京昌平韩台村新农村建设实例第82-89页
        5.2.1 项目概况第82-84页
        5.2.2 韩台村新农村居住区设计第84-89页
    5.3 新农村居住区设计方法总结第89-93页
        5.3.1 把握新农村居住区设计的层次第89-90页
        5.3.2 掌握村落空间的营造理念和方法第90-91页
        5.3.3 注重保护原有村落自然环境第91-92页
        5.3.4 理性设计农宅第92-93页
    5.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新农村居住区设计方案实践第94-131页
    6.1 村落现状分析第94-104页
        6.1.1 村落概况第94-96页
        6.1.2 村落现状第96-99页
        6.1.3 院落现状第99-104页
    6.2 原居住区存在问题及方案设计策略第104-108页
        6.2.1 内部需求产生的问题第104-106页
        6.2.2 外部需求产生的问题第106-107页
        6.2.3 方案设计原则第107-108页
    6.3 武圣关帝村新农村居住区设计方案第108-130页
        6.3.1 设计定位与预期目标第108-109页
        6.3.2 村落规划设计第109-121页
        6.3.3 院落设计第121-130页
    6.4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结论与展望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附录A 武川县传统农村居住区院落实测表第136-137页
附录B 调查问卷第137-14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40-141页
个人简历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遗址公园中园林空间的营造策略研究--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例
下一篇: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抗震性能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