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8-16页 |
(一)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0-14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 研究方式 | 第14-16页 |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一) 相关概念定义 | 第16页 |
1. 生活垃圾 | 第16页 |
2. 农村生活垃圾 | 第16页 |
(二) 理论基础:协同治理理论 | 第16-19页 |
1. 协同学 | 第16-17页 |
2. 治理理论 | 第17-18页 |
3. 协同治理的基本内涵 | 第18-19页 |
(三) 协同治理理论在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上的适用性 | 第19-21页 |
三、琼中县上安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与成效 | 第21-27页 |
(一) 琼中县上安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历程 | 第21页 |
(二) 琼中县上安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 第21-24页 |
1. 琼中县上安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参与主体 | 第21-22页 |
2. 琼中县上安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来源与金额 | 第22-23页 |
3. 琼中县上安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具体做法 | 第23-24页 |
(三) 琼中县上安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 | 第24-27页 |
1. 琼中县上安乡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硬件设备上逐渐完善 | 第24-25页 |
2. 琼中县上安乡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量有所增加 | 第25页 |
3. 琼中县上安乡农村居民对目前政府在管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满意度较高 | 第25-27页 |
四、琼中县上安乡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要性 | 第27-30页 |
(一) 村民参与的优势可以弥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结构单一的缺陷 | 第27页 |
(二)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上的政府失灵突显了村民参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第27-28页 |
(三) 村民参与能够获取有关村民偏好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农村生活垃圾公共品的提供 | 第28页 |
(四) 村民参与可以增进其对政策的可接受程度,从而促进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成功实施 | 第28-30页 |
五、琼中县上安乡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0-36页 |
(一) 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相关制度不完善 | 第30-32页 |
1. 制度制定不完善 | 第30-32页 |
2. 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32页 |
(二) 村民环保意识与公共意识薄弱 | 第32-34页 |
1. 村民环保意识淡薄 | 第32-33页 |
2. 农民公共意识缺乏 | 第33-34页 |
(三) 缺少监督和表达反馈渠道 | 第34-36页 |
1. 村民缺少监督参与 | 第34页 |
2. 村民反馈机制薄弱 | 第34-36页 |
六、促进琼中县上安乡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对策 | 第36-42页 |
(一) 建立并完善村民参与的制度框架是前提 | 第36-38页 |
1. 健全相关制度,明确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职责 | 第36-37页 |
2. 建立参与机制,吸收村民参与垃圾治理决策与监督 | 第37页 |
3.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适应村民参与的服务机构 | 第37-38页 |
(二) 培养村民的环保意识与公共意识是关键 | 第38-40页 |
1. 强化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教育 | 第38-39页 |
2. 培养和塑造村民的公共意识 | 第39页 |
3. 加强村民参与意识与治理主体意识 | 第39-40页 |
(三) 健全并畅通监督和表达反馈机制是重点 | 第40-42页 |
1. 引导制定村规民约 | 第40页 |
2. 吸纳村民参与考核 | 第40页 |
3. 对村民参与进行奖惩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1:上安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调查问卷 | 第45-49页 |
附录2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