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亲油不锈钢网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21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吸油剂的表面性质 | 第9-10页 |
1.2.1 表面润湿行为的基本理论 | 第9-10页 |
1.3 用于吸油剂的低表面能材料 | 第10-12页 |
1.3.1 有机硅 | 第10-11页 |
1.3.2 聚合物 | 第11页 |
1.3.3 有机单体 | 第11-12页 |
1.3.4 碳材料 | 第12页 |
1.3.5 其它材料 | 第12页 |
1.4 光滑表面粗糙化的方法 | 第12-13页 |
1.4.1 刻蚀方法 | 第12-13页 |
1.4.2 粒子修饰法 | 第13页 |
1.4.3 原位生长法 | 第13页 |
1.4.4 相分离法 | 第13页 |
1.5 通过修饰法合成吸油剂 | 第13-17页 |
1.5.1 在底物上制备疏水-亲油表面的方法 | 第13-15页 |
(1) 浸涂法 | 第13-14页 |
(2) 基底上的原位化学反应 | 第14-15页 |
(3) 气相沉积 | 第15页 |
(4) 喷涂法 | 第15页 |
1.5.2 基底材料 | 第15-17页 |
(1) 粒子 | 第15-16页 |
(2) 膜基底材料 | 第16-17页 |
(3) 块体基底材料 | 第17页 |
1.6 利用吸油剂材料组装集油装置 | 第17-19页 |
1.6.1 船型集油装置 | 第18页 |
1.6.2 连接泵吸油装置 | 第18-19页 |
1.7 本文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超疏水亲油分离不锈钢网的制备 | 第21-25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5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1-2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3 测试与表征 | 第25-27页 |
3.1 样品的SEM表征 | 第25页 |
3.2 SiO_2样品的粒径表征 | 第25页 |
3.3 疏水SiO_2溶胶红外测试 | 第25页 |
3.4 不锈钢网表面接触角表征 | 第25页 |
3.5 不锈钢网的油水分离 | 第25-26页 |
3.5.1 分离效率及重复使用性能测试 | 第25页 |
3.5.2 分离后油品含水量检测 | 第25-26页 |
3.5.3 不锈钢网对不同油品的分离能力测试 | 第26页 |
3.6 不锈钢网的自清洁能力测试 | 第26-27页 |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7页 |
4.1 SiO_2样品的SEM表征 | 第27页 |
4.2 SiO_2样品的粒径表征 | 第27-28页 |
4.3 不锈钢网表面形貌的表征 | 第28页 |
4.4 SiO_2样品红外表征 | 第28-29页 |
4.5 不锈钢网的接触角表征 | 第29-30页 |
4.6 疏水改性后不锈钢网的油水分离 | 第30-31页 |
4.7 不锈钢网的油水分离效率及重复使用 | 第31-32页 |
4.8 分离后油品的含水量分析 | 第32-33页 |
4.9 不锈钢网对不同油品的分离能力 | 第33-34页 |
4.10 不锈钢网的自清洁 | 第34-35页 |
4.11 本章小论 | 第35-3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37-40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37-3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