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5页 |
符号及变量 | 第15-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2页 |
1.2 混合动力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2.1 混合动力系统的功能及分类 | 第23-27页 |
1.2.2 不同变速器在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1.3 机液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31-34页 |
第2章 机液混合变速器汽车的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分析 | 第34-54页 |
2.1 总体结构 | 第34-45页 |
2.1.1 内燃机及其工作性能 | 第34-36页 |
2.1.2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马达的工作特性 | 第36-39页 |
2.1.3 动力耦合装置的结构形式 | 第39-44页 |
2.1.4 液压蓄能器的工作特性 | 第44-45页 |
2.2 行驶工况及系统工作模式分析 | 第45-53页 |
2.2.1 内燃机自动起停 | 第47-48页 |
2.2.2 汽车起步、加速 | 第48-49页 |
2.2.3 巡航 | 第49-51页 |
2.2.4 制动减速 | 第51-52页 |
2.2.5 驻车蓄能 | 第52-5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机液混合变速器的参数匹配研究 | 第54-72页 |
3.1 整车动力性能对机液混合变速器参数匹配影响的分析 | 第55-67页 |
3.1.1 最高车速对系统结构参数的要求 | 第58-60页 |
3.1.2 最大爬坡度对系统结构参数的要求 | 第60-62页 |
3.1.3 加速性能对系统结构参数的要求 | 第62-67页 |
3.2 制动能量回收再利用率对参数匹配影响分析 | 第67-69页 |
3.3 参数匹配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4章 系统模型构建与性能计算分析 | 第72-114页 |
4.1 混合动力汽车系统模型及仿真方法 | 第72-73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73-87页 |
4.2.1 内燃机模型 | 第74-80页 |
4.2.2 离合器模型 | 第80-83页 |
4.2.3 变速机构模型 | 第83页 |
4.2.4 驾驶员模型 | 第83-84页 |
4.2.5 液压泵/马达模型 | 第84-85页 |
4.2.6 液压蓄能器模型 | 第85-87页 |
4.2.7 车轮及整车模型 | 第87页 |
4.3 整车控制策略 | 第87-90页 |
4.4 机液混合变速器汽车性能分析 | 第90-111页 |
4.4.1 内燃机起动过程分析 | 第90-96页 |
4.4.2 制动性能分析 | 第96-102页 |
4.4.3 典型城市工况下的性能分析 | 第102-11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1-114页 |
第5章 台架和样车的设计及试验研究 | 第114-122页 |
5.1 机液混合变速器汽车模拟试验平台 | 第114-116页 |
5.2 台架模拟试验分析 | 第116-118页 |
5.3 样车试验测试分析 | 第118-11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9-122页 |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第122-124页 |
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