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RCS组合结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节点研究 | 第12-13页 |
1.2.2 框架结构研究 | 第13-14页 |
1.3 地震破坏模型和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材料层次的破坏模型 | 第14-15页 |
1.3.2 构件层次的破坏模型 | 第15-18页 |
1.3.3 结构层次的破坏模型 | 第18页 |
1.4 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 第18-21页 |
2 基于梁-壳混合模型的RCS组合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21-47页 |
2.1 概述 | 第21页 |
2.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1-24页 |
2.2.1 纤维梁模型 | 第21-23页 |
2.2.2 分层壳模型 | 第23-24页 |
2.3 材料本构模型 | 第24-33页 |
2.3.1 非约束混凝土单轴本构关系 | 第25-30页 |
2.3.2 考虑钢筋作用对混凝土本构关系的调整 | 第30-31页 |
2.3.3 钢材和钢筋的单轴本构关系 | 第31-33页 |
2.4 RCS组合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3-35页 |
2.4.1 钢筋受力性能模拟方法 | 第33-34页 |
2.4.2 RC柱和钢梁有限元模型 | 第34页 |
2.4.3 混凝土板有限元模型 | 第34-35页 |
2.4.4 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模型 | 第35页 |
2.5 有限元模型有效性验证与结构受力性能分析 | 第35-46页 |
2.5.1 RC柱构件 | 第35-37页 |
2.5.2 钢-混凝土组合梁 | 第37-39页 |
2.5.3 RCS组合框架平面梁柱组合件 | 第39-41页 |
2.5.4 RCS组合框架空间柱梁组合件 | 第41-44页 |
2.5.5 RCS平面组合框架 | 第44-46页 |
2.6 小结 | 第46-47页 |
3 RCS组合框架结构的地震破坏模型 | 第47-63页 |
3.1 概述 | 第47页 |
3.2 地震破坏参数分析 | 第47-51页 |
3.2.1 破坏参数研究的三个层面 | 第47-48页 |
3.2.2 需求-能力参数 | 第48-50页 |
3.2.3 退化参数 | 第50-51页 |
3.3 现有地震破坏模型分析 | 第51-52页 |
3.4 RCS组合框架结构地震破坏模型的确定 | 第52-53页 |
3.4.1 RC柱、组合梁构件层面破坏模型 | 第52页 |
3.4.2 结构整体层面的破坏模型 | 第52-53页 |
3.5 RCS空间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53-60页 |
3.5.1 试验概况 | 第53-55页 |
3.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60页 |
3.6 小结 | 第60-63页 |
4 RCS组合框架结构地震破坏模型关键参数的确定 | 第63-91页 |
4.1 楼板空间组合效应对模型关键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63-69页 |
4.1.1 楼板对RCS组合框架空间柱梁组合件影响分析 | 第63-66页 |
4.1.2 楼板对RCS平面组合框架结构影响分析 | 第66-69页 |
4.2 构件极限变形的确定 | 第69-80页 |
4.2.1 组合梁构件极限变形计算方法的提出 | 第69-79页 |
4.2.2 RC柱构件极限变形的计算方法 | 第79-80页 |
4.3 构件屈服承载力的确定 | 第80-84页 |
4.3.1 组合梁屈服承载力 | 第80-82页 |
4.3.2 RC柱屈服承载力 | 第82-84页 |
4.4 循环荷载影响参数β的确定 | 第84-85页 |
4.4.1 基于试验结果的组合梁构件模型参数β的确定 | 第84-85页 |
4.4.2 RC柱构件模型参数β的确定 | 第85页 |
4.5 基于拟静力试验的构件破坏指数分析 | 第85-89页 |
4.5.1 RCS空间梁柱组合件的破坏指数 | 第85-88页 |
4.5.2 考虑能量项DE对破坏指数D的影响 | 第88-89页 |
4.5.3 考虑楼板空间组合效应对破坏指数D的影响 | 第89页 |
4.6 小结 | 第89-91页 |
5 RCS组合框架结构地震破坏评估和分析 | 第91-109页 |
5.1 地震破坏水平划分和量化指标 | 第91-97页 |
5.1.1 地震破坏分级 | 第91-94页 |
5.1.2 RCS组合件的破坏等级定义 | 第94-96页 |
5.1.3 破坏指数界限特征值的确定 | 第96-97页 |
5.2 RCS组合框架结构地震破坏评估方法 | 第97-98页 |
5.3 地震破坏评估案例概况 | 第98-100页 |
5.3.1 设计概况 | 第98-99页 |
5.3.2 有限元模型选用以及材料参数取值 | 第99-100页 |
5.3.3 网格划分和荷载施加 | 第100页 |
5.4 地震破坏评估与分析 | 第100-106页 |
5.4.1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00-103页 |
5.4.2 累积滞回耗能分析 | 第103-106页 |
5.5 小结 | 第106-10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09-111页 |
6.1 结论 | 第109-110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附录 | 第121-122页 |
附录一 研究生期间参与并发表的论文 | 第121页 |
附录二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