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制船舶电站模拟器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船舶电站模拟器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轮机模拟器(含电站模拟器)发展动态 | 第11-12页 |
1.2.2 国内轮机模拟器(含电站模拟器)发展动态 | 第12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目标和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船舶电站模拟器结构与功能 | 第14-23页 |
2.1 船舶电站基本功能 | 第14-17页 |
2.1.1 船舶电力系统的组成 | 第14页 |
2.1.2 供电系统 | 第14-15页 |
2.1.3 配电装置 | 第15页 |
2.1.4 输电系统 | 第15-16页 |
2.1.5 船舶电网配电方式类型 | 第16-17页 |
2.1.6 负载系统 | 第17页 |
2.2 船舶电站模拟器结构 | 第17-21页 |
2.2.1 电站模拟器配电系统 | 第17-21页 |
2.3 船舶电站模拟器主要特点 | 第21-22页 |
2.4 船舶电站模拟器的功能 | 第22-23页 |
第3章 船舶电站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3-38页 |
3.1 负载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3.2 电压调整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3.3 同步表模型的建立 | 第25页 |
3.4 同步指示灯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3.5 手动并网模型的建立 | 第26-28页 |
3.6 岸电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3.7 船舶电力系统安全保护模型的建立 | 第29-36页 |
3.7.1 船舶电力系统保护的特点 | 第29页 |
3.7.2 船舶电力系统综合保护的对象 | 第29-36页 |
3.8 船舶电站模拟器故障模型 | 第36-38页 |
3.8.1 船舶电站常见故障综述 | 第36页 |
3.8.2 船舶电站模拟器故障模型确定 | 第36-38页 |
第4章 基于PLC船舶电站模拟控制系统的研发 | 第38-56页 |
4.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简介 | 第38-41页 |
4.1.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及基本组成 | 第38-39页 |
4.1.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 | 第39-41页 |
4.1.3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船舶电气控制方面的应用 | 第41页 |
4.2 船舶电站模拟器PLC的选型 | 第41-43页 |
4.2.1 GCS-1 系列PLC特点 | 第41-42页 |
4.2.2 SOFTPLC控制系统配置 | 第42-43页 |
4.3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43-46页 |
4.3.1 TDNG编程组态界面 | 第43-44页 |
4.3.2 I/O管理 | 第44-45页 |
4.3.3 梯形图指令 | 第45-46页 |
4.4 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46-49页 |
4.4.1 柴油发电机组启停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 第46-48页 |
4.4.2 柴油发电机组分合闸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49页 |
4.5 综合保护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49-53页 |
4.5.1 失欠压保护程序设计 | 第49-50页 |
4.5.2 过载保护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4.5.3 外部短路保护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4.5.4 逆功率保护程序设计 | 第52-53页 |
4.6 发电机并网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53页 |
4.6.1 同步表并网控制程序设计 | 第53页 |
4.6.2 同步灯并网控制程序设计 | 第53页 |
4.7 故障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53-56页 |
4.7.1 柴油机故障程序设计 | 第53-54页 |
4.7.2 发电机故障程序设计 | 第54-55页 |
4.7.3 船岸电相序故障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第5章 上位机组态软件的设计 | 第56-64页 |
5.1 组态软件概述 | 第56-57页 |
5.2 PIMS组态软件介绍 | 第57-58页 |
5.3 组态界面设计 | 第58-61页 |
5.4 PLC与组态软件通讯 | 第61-64页 |
第6章 模拟器的安装与调试 | 第64-67页 |
6.1 船舶电站模拟器的安装 | 第64-65页 |
6.2 船舶电站模拟器功能的试验、调试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