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1 绪论 | 第12-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1.1 分叉网络 | 第12页 |
| 1.1.2 大气中的颗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12-13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8-19页 |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2 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第19-30页 |
| 2.1 呼吸系统简介 | 第19-21页 |
| 2.1.1 呼吸系统的作用 | 第19页 |
| 2.1.2 呼吸机理 | 第19页 |
| 2.1.3 呼吸系统的组成 | 第19-21页 |
| 2.2 空气流动理论 | 第21-23页 |
| 2.2.1 可压缩流动和不可压缩流动 | 第21-22页 |
| 2.2.2 层流和紊流 | 第22页 |
| 2.2.3 定常流动和非定常流动 | 第22-23页 |
| 2.3 颗粒物沉积的数值模拟理论 | 第23-30页 |
| 2.3.1 颗粒物的沉积机理 | 第23-24页 |
| 2.3.2 颗粒物的受力分析 | 第24-28页 |
| 2.3.3 颗粒物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28-30页 |
| 3 呼吸区颗粒沉积的数值模拟 | 第30-39页 |
| 3.1 模型描述 | 第30-31页 |
| 3.2 呼吸区数值模拟采用的模块 | 第31-32页 |
| 3.2.1 层流模块 | 第31页 |
| 3.2.2 变形几何模块 | 第31页 |
| 3.2.3 流体流动颗粒追踪模块 | 第31-32页 |
| 3.3 边界条件和参数的设定 | 第32页 |
| 3.4 表征颗粒物沉积的无量纲数 | 第32-33页 |
| 3.5 呼吸区颗粒沉积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3-38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利用颗粒加倍与减半算法计算颗粒沉积 | 第39-56页 |
| 4.1 颗粒加倍算法和减半算法的优势 | 第39-40页 |
| 4.1.1 颗粒加倍算法的优势 | 第39页 |
| 4.1.2 颗粒减半算法的优势 | 第39-40页 |
| 4.2 颗粒加倍算法的思路 | 第40-41页 |
| 4.3 颗粒减半算法的思路 | 第41页 |
| 4.4 模型描述 | 第41-46页 |
| 4.4.1 传导区几何模型 | 第41-42页 |
| 4.4.2 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及参数的设定 | 第42-45页 |
| 4.4.3 网格划分 | 第45-46页 |
| 4.5 流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6-47页 |
| 4.6 运用颗粒加倍算法与减半算法计算传导区颗粒沉积 | 第47-52页 |
| 4.6.1 运用颗粒加倍算法计算传导区颗粒沉积 | 第48-49页 |
| 4.6.2 运用颗粒减半算法计算传导区颗粒沉积 | 第49-52页 |
| 4.7 运用颗粒加倍算法计算呼吸区颗粒沉积 | 第52-54页 |
| 4.7.1 呼吸区几何模型 | 第52-53页 |
| 4.7.2 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和参数设置 | 第53-54页 |
| 4.7.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4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5.1 结论 | 第56页 |
| 5.2 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