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英文缩略一览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研究综述 | 第11-25页 |
1.1 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概述 | 第11-17页 |
1.1.1 对羟基苯甲酸酯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 第11-12页 |
1.1.2 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暴露水平 | 第12-15页 |
1.1.3 内分泌干扰物的概述 | 第15页 |
1.1.4 对羟基苯甲酸酯暴露对生殖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 模式生物——果蝇 | 第17-22页 |
1.2.1 黑腹果蝇简介 | 第17-19页 |
1.2.2 ⅡS和PI3K/AKT/mTOR通路简介 | 第19-20页 |
1.2.3 ⅡS和PI3K/AKT/mTOR通路对果蝇生殖的影响 | 第20-22页 |
1.3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2-25页 |
第2章 MP+EP对果蝇亲代和子代生殖与生长周期的影响 | 第25-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2.1 果蝇培养基配制 | 第26页 |
2.2.2 果蝇的培养条件 | 第26页 |
2.2.3 混合酯培养雌果蝇 | 第26页 |
2.2.4 果蝇卵的收集 | 第26-27页 |
2.2.5 果蝇亲代和子代生殖力的检测 | 第27页 |
2.2.6 子代果蝇蛹化率、羽化率和生长周期的检测 | 第27页 |
2.2.7 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8-39页 |
2.3.1 MP+EP对雌果蝇亲代生殖力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2 MP+EP对雌果蝇子代生殖力的影响 | 第30-32页 |
2.3.3 MP+EP对雌果蝇亲代和子代平均生殖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4 MP+EP对雌果蝇子代蛹化率的影响 | 第33页 |
2.3.5 MP+EP对雌果蝇子代羽化率的影响 | 第33-36页 |
2.3.6 MP+EP对雌果蝇子代平均蛹化率与平均羽化率的影响 | 第36页 |
2.3.7 MP+EP对雌果蝇子代生长周期的影响 | 第36-39页 |
第3章 MP+EP对果蝇亲代和子代生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9-5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39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9-40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3.2.1 培养基配制 | 第41页 |
3.2.2 果蝇培养条件 | 第41页 |
3.2.3 雌果蝇亲代和子代收集 | 第41页 |
3.2.4 实验的具体操作 | 第41-45页 |
3.2.5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5-55页 |
3.3.1 总RNA的完整性和纯度检测 | 第45-46页 |
3.3.2 溶解曲线和扩增曲线 | 第46-47页 |
3.3.3 MP+EP对雌果蝇亲代和子代生殖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47-55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5-61页 |
4.1 甲酯和乙酯混合对雌果蝇亲代和子代生殖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 甲酯和乙酯混合对雌果蝇子代生长周期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 甲酯和乙酯混合对雌果蝇生殖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57-6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