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3-14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城市灾害风险研究 | 第14-16页 |
1.3.2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研究 | 第16-17页 |
1.3.3 郑州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研究 | 第17页 |
1.3.4 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创新点 | 第19页 |
1.5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第19-2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5.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城市内涝灾害风险基本理论及研究区域介绍 | 第22-24页 |
2.1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管理概念界定 | 第22页 |
2.1.1 城市内涝灾害的概念 | 第22页 |
2.1.2 内涝灾害风险的内涵 | 第22页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4页 |
2.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23页 |
2.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24页 |
3.城市化对城市内涝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24-32页 |
3.1 城市化对城市内涝致灾因子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1 降雨强度的增强 | 第25页 |
3.1.2 降雨量增加 | 第25页 |
3.2 城市化对城市内涝孕灾环境的影响 | 第25-27页 |
3.2.1 下垫面硬化 | 第26页 |
3.2.2 天然水系萎缩 | 第26-27页 |
3.2.3 植被和绿地面积减少 | 第27页 |
3.2.4 地表地貌形态的改变 | 第27页 |
3.3 城市化对城市内涝承灾体暴露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1 人口暴露性 | 第28页 |
3.3.2 社会经济系统暴露性 | 第28页 |
3.4 城市化对城市内涝承灾体脆弱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1 基础设施脆弱性 | 第29页 |
3.4.2 防洪减灾能力脆弱性 | 第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4.郑州市中心城区内涝灾害风险研究 | 第32-49页 |
4.1 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内涝概况 | 第32-35页 |
4.2 郑州市中心城区内涝灾害危险性研究 | 第35-39页 |
4.2.1 郑州市中心城区内涝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35-38页 |
4.2.2 郑州市中心城区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4.3 郑州市中心城区内涝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 | 第39-45页 |
4.3.1 内涝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 | 第39-43页 |
4.3.2 郑州市中心城区社会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4.4 郑州市中心城区内涝灾害风险分析 | 第45-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郑州市中心城区内涝灾害应对策略 | 第49-55页 |
5.1 工程措施 | 第49-51页 |
5.1.1 转变传统理念,建设海绵城市 | 第49页 |
5.1.2 重塑郑州市生态水系结构 | 第49-50页 |
5.1.3 加强生态园林建设,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蓄洪能力 | 第50-51页 |
5.2 非工程措施 | 第51-52页 |
5.2.1 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居民防涝意识 | 第51页 |
5.2.2 完善预防预警机制 | 第51-52页 |
5.2.3 妥善处理市政工程与排水系统的关系 | 第52页 |
5.3 高风险区应对措施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