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1.1 海洋真菌资源及多样性 | 第11-13页 |
| 1.2 海洋真菌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1.2.1 依赖纯培养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2.2 免培养方法 | 第14-15页 |
| 1.3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学 | 第15-19页 |
| 1.3.1 技术原理 | 第16-17页 |
| 1.3.2 宏基因组 DNA 提取方法 | 第17页 |
| 1.3.3 局限性 | 第17-19页 |
| 1.4 真菌多样性与功能相联系 | 第19页 |
| 1.5 真菌物种的分子鉴定 | 第19-22页 |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 2 黄渤海沉积物真菌分子多样性及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 | 第24-94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 2.1.1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 第24-27页 |
| 2.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7页 |
| 2.1.3 数据库及分析软件 | 第27-28页 |
| 2.1.4 沉积物宏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8页 |
| 2.1.5 沉积物 DNA 质量检测 | 第28-30页 |
| 2.1.6 上机测序及数据处理 | 第30-33页 |
| 2.1.7 环境理化因子测定方法 | 第33页 |
| 2.2 结果 | 第33-89页 |
| 2.2.1 基于 ITS1 rDNA 的真菌多样性分析 | 第33-57页 |
| 2.2.2 基于 ITS2 rDNA 的真菌多样性分析 | 第57-79页 |
| 2.2.3 环境理化因子、样品、菌群之间的关系 | 第79-89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2.4 讨论 | 第90-94页 |
| 3 分菌株的分类学研究 | 第94-124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94-99页 |
| 3.1.1 菌株的转接与活化 | 第94页 |
| 3.1.2 真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 | 第94-95页 |
| 3.1.3 系统发生分析 | 第95-99页 |
| 3.2 结果 | 第99-123页 |
| 3.2.1 分离自潮间带沉积物的一个真菌新种 | 第99-103页 |
| 3.2.2 刺囊壳属(Ascotricha)的系统发育分析及三个海洋藻生真菌新种 | 第103-123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4-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38页 |
| 致谢 | 第138-139页 |
| 个人简历 | 第139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