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案例简介及焦点问题归纳 | 第9-12页 |
1.1 案例简介 | 第9-10页 |
1.2 焦点问题归纳 | 第10-12页 |
1.2.1 “消费者”身份认定问题 | 第10-11页 |
1.2.2 侵权案件中主观状态认定及举证责任问题 | 第11页 |
1.2.3 高价款商品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困境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对焦点问题的法理分析 | 第12-21页 |
2.1 惩罚性赔偿条款的立法沿革 | 第12-14页 |
2.1.1 惩罚性赔偿条款的立法背景 | 第12页 |
2.1.2 惩罚性赔偿条款的发展变化 | 第12-14页 |
2.2 “消费者”身份认定问题 | 第14-16页 |
2.3 侵权案件主观状态认定以及举证责任问题 | 第16-19页 |
2.3.1 “明知”认定以及重大过失情形适用问题 | 第16-18页 |
2.3.2 消费者在侵权案件中举证责任过重 | 第18-19页 |
2.4 高价款商品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困境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条款适用的建议 | 第21-28页 |
3.1 为“消费者”赋予生活消费假设 | 第21-23页 |
3.2 侵权案件中惩罚性赔偿条款适用完善 | 第23-25页 |
3.2.1 扩大“明知”内涵的范围并增加重大过失情形 | 第23-25页 |
3.2.2 减轻消费者举证责任 | 第25页 |
3.3 完善惩罚性赔偿金标准 | 第25-28页 |
3.3.1 附条件地设定惩罚性赔偿金上限 | 第25-26页 |
3.3.2 完善惩罚性赔偿金参考因素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