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1.1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1.1 纳米药物概述 | 第13-15页 |
1.1.2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概述 | 第15-17页 |
1.1.3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 聚合物胶束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2.1 聚合物胶束的概述 | 第18-19页 |
1.2.2 聚合物胶束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 | 第19-22页 |
1.3 苯硼酸酯类刺激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4 有关喜树碱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喜树碱高分子前药的合成及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28-56页 |
2.1 引言 | 第28-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8页 |
2.2.1 试剂与纯化 | 第30-31页 |
2.2.2 实验仪器与测试条件 | 第31-33页 |
2.2.3 两亲性喜树碱高分子前药的合成 | 第33-35页 |
2.2.4 mPEG-BC@PGluCPT胶束的组装 | 第35页 |
2.2.5 两亲性喜树碱高分子前药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 第35-36页 |
2.2.6 mPEG-BC@PGluCPT胶束的粒径分布及形貌研究 | 第36页 |
2.2.7 mPEG-BC@PGluCPT胶束的稳定性 | 第36-37页 |
2.2.8 mPEG-BC@PGluCPT胶束的酸降解性能 | 第37页 |
2.2.9 mPEG-BC@PGluCPT胶束的CPT体外释药实验 | 第37页 |
2.2.10 载阿霉素胶束mPEG-BC@PGluCPT·Dox的制备 | 第37-38页 |
2.2.11 载阿霉素胶束mPEG-BC@PGluCPT·Dox的载药量及包封率测定 | 第38页 |
2.2.12 mPEG-BC@PGluCPT·Dox胶束的Dox体外释药实验 | 第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5页 |
2.3.1 两亲性喜树碱高分子前药的合成表征 | 第39-43页 |
2.3.2 两亲性喜树碱高分子前药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 第43-44页 |
2.3.3 mPEG-BC@PGluCPT胶束的粒径分布及形貌研究 | 第44-46页 |
2.3.4 mPEG-BC@PGluCPT胶束的稳定性 | 第46-48页 |
2.3.5 mPEG-BC@PGluCPT胶束的酸降解性能 | 第48页 |
2.3.6 mPEG-BC@PGluCPT胶束的CPT体外释药实验 | 第48-52页 |
2.3.7 载阿霉素胶束mPEG-BC@PGluCPT·Dox的载药量及包封率测定 | 第52-53页 |
2.3.8 mPEG-BC@PGluCPT·Dox胶束的Dox体外释药实验 | 第53-55页 |
2.4 结论 | 第55-56页 |
第三章 前药胶束及双载药胶束的毒性及细胞吞噬 | 第56-66页 |
3.1 引言 | 第5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3.2.1 试剂与材料 | 第57页 |
3.2.2 仪器 | 第57-58页 |
3.2.3 前药胶束及双载药胶束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58页 |
3.2.4 mPEG-BC@PGluCPT·Dox胶束的细胞吞噬实验 | 第58-5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3.3.1 前药胶束及双载药胶束的细胞毒性 | 第59-63页 |
3.3.2 mPEG-BC@PGluCPT·Dox胶束的细胞吞噬效果 | 第63-65页 |
3.4 结论 | 第65-66页 |
结论、创新、不足以及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