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蒸散发估算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6-30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23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1.2 水文气象 | 第16-21页 |
2.1.3 地形地貌 | 第21-23页 |
2.2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7页 |
2.2.1 地质条件 | 第23-24页 |
2.2.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27页 |
2.3 土壤与植被 | 第27-30页 |
第三章 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 | 第30-40页 |
3.1 模型简介 | 第30页 |
3.2 模型原理 | 第30-31页 |
3.3 能量平衡项的确定 | 第31-40页 |
第四章 应用SEBS模型估算柳林泉域地表蒸散发 | 第40-54页 |
4.1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 第40-43页 |
4.1.1 边界矢量数据 | 第40页 |
4.1.2 遥感数据 | 第40-42页 |
4.1.3 数字高程数据 | 第42页 |
4.1.4 气象数据 | 第42-43页 |
4.2 利用SEBS模型计算蒸散发步骤 | 第43-46页 |
4.3 地表物理参数的确定 | 第46-48页 |
4.3.1 总辐射(Global Radiation) | 第46页 |
4.3.2 宽波段反照率(Broad Band Albedo) | 第46-47页 |
4.3.3 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 | 第47-48页 |
4.4 地表能量通量及蒸散发量的估算 | 第48-51页 |
4.4.1 净辐射通量(Net Radiation) | 第48页 |
4.4.2 土壤热通量(Soil Heat FLux) | 第48-49页 |
4.4.3 感热通量(Sensible Heat Flux) | 第49页 |
4.4.4 潜热通量(Latent Heat Flux) | 第49-50页 |
4.4.5 蒸发比(Evaporative Fraction) | 第50页 |
4.4.6 日蒸散发量(Daily Evaporation) | 第50-51页 |
4.5 结果验证 | 第51-54页 |
第五章 柳林泉域地表蒸散发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54-78页 |
5.1 柳林泉域地表蒸散发的时序的变化特征 | 第54-58页 |
5.1.1 地表蒸散发的动态变化 | 第54-56页 |
5.1.2 地表蒸散发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 第56-58页 |
5.2 柳林泉域地表蒸散发的空间变化特征 | 第58-78页 |
5.2.1 地表蒸散发空间分布规律 | 第58-61页 |
5.2.2 地表蒸散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7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