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恶意软件的传播模型及防御策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工作第10-11页
    1.3 本文的重点内容与最终结论第11-12页
    1.4 本论文的组织架构第12-13页
第2章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恶意软件传播的时空动力学研究第13-37页
    2.1 问题描述第13-15页
        2.1.1 网络模型与基本假设第13页
        2.1.2 恶意软件的传播机制第13-15页
    2.2 系统模型第15-16页
        2.2.1 节点移动行为的描述第15页
        2.2.2 时空动力学模型第15-16页
    2.3 模型分析第16-24页
        2.3.1 系统的无量纲化第16-17页
        2.3.2 平衡点的存在性第17-19页
        2.3.3 平衡点的稳定性第19-22页
        2.3.4 时空扰动分析第22-24页
    2.4 数值结果第24-35页
        2.4.1 扩散系数对于恶意软件传播的影响第25-27页
        2.4.2 通信半径对于恶意软件传播的影响第27-28页
        2.4.3 发包率对于恶意软件传播的影响第28-30页
        2.4.4 扩散系数对于感染节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第30-31页
        2.4.5 通信半径对于感染节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第31-32页
        2.4.6 发包率对于感染节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第32页
        2.4.7 染病节点初始空间分布对于恶意软件传播的影响第32-34页
        2.4.8 目标免疫策略第34-35页
    2.5 结论第35-37页
第3章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遏止恶意软件传播的脉冲免疫模型第37-51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模型准备第38-39页
        3.2.1 基本假设第38页
        3.2.2 恶意软件的传播第38-39页
    3.3 脉冲免疫模型第39-40页
        3.3.1 节点移动行为的描述第39-40页
        3.3.2 模型描述第40页
    3.4 模型分析第40-45页
        3.4.1 无病平衡点的存在性第41-42页
        3.4.2 无病平衡点的稳定性第42-44页
        3.4.3 最大免疫时间间隔第44-45页
    3.5 模型仿真第45-51页
第4章 移动无线传感网中遏止恶意软件传播的优化安全策略研究第51-65页
    4.1 引言第51-52页
    4.2 网络模型第52-55页
    4.3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55-59页
        4.3.1 模型的建立第55页
        4.3.2 平衡点存在性分析第55-56页
        4.3.3 局部稳定性分析第56-57页
        4.3.4 全局稳定性分析第57-58页
        4.3.5 优化安全策略第58-59页
    4.4 参数设置与仿真分析第59-63页
    4.5 结论第63-65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5.1 本文总结第65页
    5.2 未来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lash存储器总剂量效应研究
下一篇:基于GP算法的语音信号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