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以D大学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7页 |
一、引言 | 第7-9页 |
二、相关文献考察 | 第9-14页 |
(一) 亲社会行为的提出与概念 | 第9页 |
(二) 亲社会行为的类型 | 第9-10页 |
(三)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0-12页 |
(四) 社会转型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五) 已有研究不足与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4-16页 |
(一) 抽样设计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14-15页 |
(三) 施测设计和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四、转型时期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特征分析 | 第16-27页 |
(一)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特点 | 第16-18页 |
(二)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性别特点 | 第18-20页 |
(三)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专业、年级特点 | 第20-22页 |
(四)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组织身份特点 | 第22-25页 |
(五) 小结 | 第25-27页 |
五、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分析 | 第27-33页 |
(一) 经济结构变迁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27-28页 |
(二) 家庭结构变迁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三) 文化价值转向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29-30页 |
(四)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整体考察 | 第30-31页 |
(五) 小结 | 第31-33页 |
六、转型时期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对策分析 | 第33-36页 |
(一) 树立亲社会榜样,强化大学生亲社会行为 | 第33页 |
(二) 加强道德责任感,提高大学生亲社会能力 | 第33-34页 |
(三) 培养和谐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群体规范 | 第34页 |
(四) 提升人文文化素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格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问卷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