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经编间隔织物的功能性整理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经编间隔织物的概述 | 第12-14页 |
1.2.1 经编间隔织物的原材料选用 | 第12页 |
1.2.2 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 | 第12-13页 |
1.2.3 经编间隔织物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 织物的阻燃整理 | 第14-16页 |
1.3.1 织物的燃烧机理 | 第14页 |
1.3.2 阻燃剂的种类 | 第14-15页 |
1.3.3 织物的阻燃机理 | 第15页 |
1.3.4 织物的阻燃整理方法 | 第15-16页 |
1.4 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 | 第16-18页 |
1.4.1 织物拒水拒水机理 | 第16-17页 |
1.4.2 拒水拒油剂的种类 | 第17-18页 |
1.4.3 织物的拒水拒油方法 | 第18页 |
1.5 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8-21页 |
1.5.1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5.2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间隔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 | 第21-35页 |
2.1 实验材料与药品 | 第2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21页 |
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2页 |
2.3 性能测试方法 | 第22-26页 |
2.3.1 拒水性能测试方法 | 第22-24页 |
2.3.2 接触角测试 | 第24页 |
2.3.3 拒油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2.3.4 断裂强力测试 | 第25页 |
2.3.5 撕裂强力测试 | 第25页 |
2.3.6 压缩应力测试 | 第25-26页 |
2.3.7 带液率测试 | 第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2.4.1 未整理样品性能测试 | 第26页 |
2.4.2 拒水拒油整理单因素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26-32页 |
2.4.3 拒水拒油整理正交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间隔织物的阻燃整理 | 第35-47页 |
3.1 实验材料与药品 | 第35页 |
3.2 实验仪器与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3.3 性能测试方法 | 第36-37页 |
3.3.1 阻燃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3.3.2 热尺寸稳定性测试 | 第37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7-45页 |
3.4.1 未整理前间隔织物的各项性能测试 | 第38页 |
3.4.2 阻燃整理单因素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3.4.3 阻燃整理正交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间隔织物阻燃和拒水拒油协同作用 | 第47-57页 |
4.1 间隔织物先拒水拒油后阻燃整理实验及分析 | 第47-49页 |
4.1.1 最佳条件整理后织物的性能 | 第47-48页 |
4.1.2 变化试剂用量 | 第48-49页 |
4.2 间隔织物先阻燃后拒水拒油整理实验及分析 | 第49-51页 |
4.2.1 最佳条件整理后织物的性能 | 第49-50页 |
4.2.2 变化试剂用量 | 第50-51页 |
4.3 间隔织物阻燃拒水拒油一步法整理实验及分析 | 第51-55页 |
4.3.1 单因素最佳实验条件分析 | 第52-53页 |
4.3.2 多因素正交实验分析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