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延安北部新区规划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3.2 研究意义第14页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5页
        1.4.2 研究框架第15-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7-35页
    2.1 概念界定第17-20页
        2.1.1 建设用地第17-18页
        2.1.2 适宜性评价第18-19页
        2.1.3 地理信息系统第19-20页
    2.2 空间分析的相关理论第20-21页
        2.2.1 空间分析的概念第20页
        2.2.2 空间分析的意义与目标第20-21页
        2.2.3 空间信息分析的依据第21页
    2.3 GIS 空间分析的方法第21-34页
        2.3.1 空间分析的数据模型第21页
        3.3.2 空间分析的数据处理第21-25页
        2.3.3 空间分析的功能第25-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基于 GIS 技术的用地评价方法第35-55页
    3.1 适宜性评价影响因素分析第35-40页
        3.1.1 地形条件第35-37页
        3.1.2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第37页
        3.1.3 气候条件第37-40页
        3.1.4 地质条件第40页
    3.2 山地城市建设对土地利用的要求第40-44页
        3.2.1 山地对城镇布局的影响第40-41页
        3.2.2 山地城市的建筑风貌特征第41-42页
        3.2.3 山地丘陵地区交通处理方式第42-43页
        3.2.4 山地城市的景观风貌特征第43-44页
    3.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第44-51页
        3.3.1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第44页
        3.3.2 建立数据库第44-45页
        3.3.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取)第45-47页
        3.3.4 划分评价单元第47-48页
        3.3.5 评价因子权重第48-51页
    3.4 评价模型(评价方法)第51-54页
        3.4.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51-52页
        3.4.2 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第52页
        3.4.3 山地城市特征的评价模型第52-53页
        3.4.4 GIS 支持下的用地评价方法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实例研究—以延安新区为例第55-81页
    4.1 研究区概况第55-58页
        4.1.1 研究区基础条件分析第55页
        4.1.2 生态基底分析第55-57页
        4.1.3 三维地形模拟及断面剖析第57-58页
        4.1.4 现状地形条件总结第58页
    4.2 现状地形整治第58-63页
        4.2.1 新区建设对土地利用的要求第59-61页
        4.2.2 地形整治方案第61-62页
        4.2.3 土方测算及填挖深度计算第62-63页
    4.3 评价指标选择及因子权重第63-75页
        4.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第64-72页
        4.3.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第72-74页
        4.3.3 叠加因子分析第74-75页
    4.4 建设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第75-79页
        4.4.1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第75-76页
        4.4.2 基于评价结果的规划用地选择第76-77页
        4.4.3 生态防护安全规划第77-79页
    4.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5 结论和展望第81-83页
    5.1 研究结论第81-82页
    5.2 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图表目录第89-93页
    图纸目录第89-91页
    表格目录第91-93页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气候设计历史经验研究
下一篇:扬州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扬州中学为例